麻食儿

好吃分四个级别。一级是频频点头,连夹几筷,叫白雨跳珠乱入船。二级吃到嘴里,起立鼓掌,叫东风夜放花千树。三级筷子一扔,大喊,我操怎么能这么好吃,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四级除了厨艺食材,更重要是天人合一,口境心境环境刹那融合,一沾到舌头,神游天外,泪流满面,叫夜来幽梦忽还乡。   ——by 张嘉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的间隙,赶到食堂准备随便吃个晚饭填饱肚子,细细浏览菜单时候,目光停留在“烩麻食”上边。咦,这个麻食是啥,以前怎么没注意到,这个,呃,好不好吃呢,要不要尝尝。食堂卖饭的大妈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这个麻食儿啊,就是太原这边俗称的“猫耳朵”。哦,原来是它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深入了解了一下。麻食,也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地道传统小吃。 我国北方叫它“手撇面”、“捻面卷”,南方人叫“猫耳朵”、“空心面”。宁夏山区的回民叫它“麻食子”,四川地区的回族习惯称之为“次面子”或“鱼儿钻沙”。起源于元代,流传到全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老家那边儿,山西至北,猫耳朵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圪坨”。小的时候倒是没怎么吃过,后来有一次,母亲突然兴起炒了一次圪坨,圆圆的半球空心面丁下锅煮熟,捞出过什,把时令蔬菜像土豆,黄瓜,萝卜,西红柿,豆芽,尖椒,一股脑儿切成开心果大小的小方块儿候着,把瘦猪肉切成肉丁儿,佐以皮酱炒之,随口味放入调味料,炒到香气四溢,倒蔬菜丁入锅里,将熟未熟之际,放入恭候多时的圪坨在锅里滚炒翻搅,不多时,炒圪坨便喷香出锅,肉丁和蔬菜均被面球儿裹挟其中。一沾到舌头,神游天外,泪流满面,夜来幽梦忽还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了大学后,这个集中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面食的城市让我尝到了各种不同的风味,这个城市的人管圪坨叫猫耳朵,并且流传最多的竟是汤烩的,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味道不错,茄汁儿浓厚,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少了母亲炒过的味道。离家数百里,格外想念全家围坐,左手持蒜,右手秉勺,埋头大快朵颐的画面。归根到底,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的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扇门,斑斑驳驳,多少次开启,多少次又闭合!开闭之间,关起了多少梦,又开始了多少梦?时间那么抽象又虚无,滴滴答答间...
    我不是谁谁的谁阅读 218评论 0 0
  • 〔基因是我们的主线任务〕 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真正单位...
    飘风雨阅读 546评论 0 1
  • 人到中年,我没有学会沉稳,生活里处处惊慌。现在到了老年,性格还是如是。 那年辞了工作,南下广东,在这个举目...
    纸上月光2017阅读 256评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