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18.1.6读了《听朱光潜讲美学》的前几页。年初比较忙,因此而且此书比较文艺,看的会比较慢。
《听朱光潜讲美学》陈云路 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前言
讲的是朱光潜先生长期探讨和研究中西美学。朱光潜先生是一个大家,且多维。
第一章 美之初
盘古开天辟地,原始之美。《三字经》是蒙学教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人人皆有,人人相通的心,大家之真心,大家之天性。因此,探索美学,也要从美之初开始。
一,美之存在
1.真美无为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无言之美》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朱光潜大师对美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个形象的总结。一定意义上说明 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自然美”三个字是自相矛盾。举例《邹忌讽秦王纳谏》的故事。
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强烈的占有欲。美观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这一点契合老子的“无为”思想。(文中顺带解释了老子无为思想的起源,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老子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不为的意思。美学的态度就是“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2.了无痕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红楼梦《枉凝眉》歌词。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朱光潜。
水中月镜中花,《爱莲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二)意境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调和境界,是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高度融汇后说体系出来的艺术境界。最令人眷顾和回味的美境是无言之美,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先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之中。散文是尽量流露,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
“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出处《埤雅,释兽》《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司空图《诗品》言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之美有如下情形:
眷眷深情,自然流露: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地点,环境,时间,氛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人物,申请。“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
化物为情,情景交融。《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语绝意不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金陵夜录)
背面敷粉,无迹可寻。从侧面入手反映正面思想。《回乡偶书》
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王维《相思》。
讽咏时事,寓意精警。《泊秦淮》
以小见大,言微旨远。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乌衣巷》。
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夜雨寄北》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刚开了头又煞了尾。”鲁迅。《江南逢李龟年》
文中又举例,长恨歌的歌词,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中国第一爱情诗歌《诗经》第一首。
3.什么是美。
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现实事物必须先有某些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这些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谈美》。
(一)美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美的艺术的哲学。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美是难的”
(二)朱光潜先生认为,美的问题的难点,一方面主观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客观的事实。
一个学派是把美和善混为一谈。文中提到色诺芬《席上谈》的苏格拉底的趣事。大众认为,美是有用的,但以实用标准定事物的美丑不是精确的方法。另一个学派将美和真混为一谈。英国司特斯《美的意义》他认为,“先经验的”即康德的“范畴”。“后经验的知觉的概念”“后经验的非知觉的概念”。
康德的学说两条原则。一,美感的判断与名理判断不同。名理判断以普泛的概念为基础,美感判断以个人的目前感觉胃基础,前者客观,后者主观。二,一般主观感觉是个别的随人随时而异。美感判断虽然主观,但像名理判断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三)朱光潜创导“主客观统一论”。“我们觉得某个自然物美时,那个客观方面对象必定有某些属性投合了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总和。这两方面的霎时契合,结成一体,就是自然说呈现的具体形象。”“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文中将美进行了字词源询究。《说文解字》。举例,中国以,玉,竹为美。鲁迅评红楼梦的一句话。人作为审美主体,他所观照和欣赏的就是那些与他具有一种现实的,本质上的练习或统一性的东西,或者说,只有那些与人自己具有一种现实的,本质上的联系或统一性的客观对象或实际内容才能形成为审美客体或审美内容,才能为人作为审美主体所喜欢,所欣赏。
二,美的产生
1.美感经验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无言之美》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系辞上》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看法。《小马过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