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18个记者节。朋友圈里有关记者节的文图铺天盖地,有祝福,有感谢,有调侃,更多的是一份使命和担当。
为什么说我不是记者,我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今天早上送走了奔波在路上的记者们,再次回到我的岗位上,一个为新闻记者服务的岗位。
几年前,我在县里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新闻宣传。县里没有报纸,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呢,那就是上一级的党报。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也许你会注意到,现在的报刊上,有一些新闻报道中仍然会有通讯员的名字。不是记者,做起了记者的活。每天学习大量的文件,翻阅各类报纸,寻找新闻报道线索,一点点的码字。为了一个题目,可能会冥思苦想上老半天,有时候连走路的时候都会在琢磨,那一个词更合适,怎样表达更生动;为了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稿件的结构也会翻来覆去地调整,直到满意;为了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也要颠簸几个小时赶到现场,只为能够更真实地表达。
一次次的练笔,渐渐地,一篇篇反映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新闻报道开始在上级报刊上见报,或署名、或不署名,整版的、长篇的,抑或是简讯,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那是因为记者在路上,我陪着记者在路上,我向在路上的记者学到了娴熟的采写技巧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记者带着题目来采访,我们部门就要为他们提供好服务,协调对接相关单位和采访对象,这是一个锻炼人的活。往往会在记者来之前,根据需要联系好的相关的单位及接受采访的对象,采访的过程,要根据主题需要,进行多次的协调沟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熟悉了情况,熟悉了领导,和许多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锤炼了工作作风,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你要起早贪黑,可能几天见不到自己的宝贝,你要撇家舍业,爱人的不解会越积越多。但是,有记者在路上,我就会在路上。
多年的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记者朋友们。现如今依然会为采访的记者采访打好前站,会为主题宣传的策划而苦想,会制定许多的宣传报道计划。工作中,也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和记者一起采访;也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生怕落下了哪一个采访报道安排。但是,不后悔,这是我热爱的工作岗位。
铁笔淌妙文歌颂美好新时代,镜头聚真情展示发展新征程。和记者朋友们一直在路上,但我声明,我不是记者。
第十八个记者节匆忙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