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之前,粗浅了解到这本书讲了一个证券经纪人听从内心,离开安稳生活追逐心中所往的故事。刚好近期一直游离在屈从于生计式工作和无边遐想付诸行动之间,出于功利心也好,好奇心也罢,满怀期待地进入了毛姆的故事,企图从伟人的故事里得到点儿什么。
和之前听说的一样,毛姆很擅长讲故事,像一位朋友在身旁娓娓道来,脉络清晰但不枯燥,画面式的场景描述,交谈式的情感吐露。虽然知道这是一个放飞自我的故事,但阅读真正代入的过程中,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要不是知道画家高更的真人真事,或许会觉得这种情节设计怎么和有些槽点电影一样吧。突然想起自己之前有感而发的那句话,现实生活往往比电视剧更狗血。艺术作品源于生活,有些时候未必高于生活倒是真的。一位家庭和睦,工作稳定的证券经纪人在已到47岁时,听从内心召唤,抛妻弃子,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画画生涯。家人?良心?舆论?温饱?主人公查理斯统统回以讥诮鄙视的眼神,恐怕还要咒骂一句这些他妈的都算什么。从来都不在乎,而且是可以真的不在乎,只知道自己需要画画。这一点,查理斯是幸运的。相比之下,我们故作潇洒地喊出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不是在拼尽全力给自己的小心脏捂上耳朵,我们左顾右盼,想着取悦旁人讨好社会最后终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时候甚至披着道德感和良心的外衣给自己心安找一个借口,不知被什么绑架,只顾自我言说陶醉于高尚。我们小心翼翼,最后有了不偏离主线的工作,房子,孩子,却在提到幸福云云时只能匆匆笑过。也许好多次想把那颗初心给捂热,好多遍天马行空演练不一样的生活轨迹线,但就算有了梁静茹给的勇气,更多人还是选择了保持原状,被牵引向前,更不用说像查理斯这样舍弃掉自己的所有生活。可能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强烈追逐欲罢不能的梦想;也可能虽然疯狂程度不同,走着走着,愿为之所往的东西被弄丢了,后来自己也搞不清方向了。抓着六便士的踏实让我们忘了仰望月亮的光芒,然而不借着月光抬头看路,又怎么能知道前进的方向。
书中有大量笔墨描绘查理斯晚年生活的塔西提以及山间“伊甸园“,那真是一幅遥远而不真实的画卷。借助作者的深厚文字功底,我用尽力气去感知那样的碧海蓝天和幽深丛林,无法想象一个阅尽无数巴黎伦敦街头繁华的生命在异域土著人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肆意歌唱。查理斯的晚年是痛苦受折磨的,却也是充盈的,五十多岁的生命感觉就这样被拉长,多少人穷极一生也走不出那几点一线,就像我们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里估计也很难有机会在一个黑人,希腊人,土耳其人成群结队的海岛码头上打零工,在一个种满椰子树芭蕉树芒果树的丛林小木屋中画画抽烟,和土著人唱赞美诗跳舞。也许查理斯看到了生命最疼痛的地方和最艳丽的样子,就像他那些伟大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令人惊骇的色彩和线条,神秘热情又喷薄出原始力量。
出于好奇或者羡慕,查了下塔希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岛弥漫着tiare的芬芳。当看到塔希提原来就是那个已变成旅游胜地的大溪地时,心里不由得有几分失望。心里还是会有一个塔希提,“泊在码头边的双桅帆船每一艘都那么整齐、干净,海湾环抱着的这座小城洁白、文雅,而法国火焰式建筑物在蔚蓝的天空下却红得刺目,像激情的呼喊一般,极力炫示自己鲜艳的色彩。“那里有水手聚集的小广场,各式各样的旅馆和种植园,环抱咸水湖的珊瑚岛,还有丛林峡谷里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