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提示信息——让孩子与我们合作而不是对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第一个工具是“描述”:描述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仅仅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孩子也许并不会去立即行动,甚至无动于衷,我们就可以继续第二个技巧:给出提示信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例如,孩子洗澡出来,湿毛巾扔在床上,我们描述所看到的,说:"床上有一块湿毛巾。"孩子可能没有任何反应,这里也许有很多的原因,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等来区分。

对于低龄孩子,当我们仅仅描述“床上有一块湿毛巾”时,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因为他的认知能力还不能在“湿毛巾”和“把床弄湿”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仅仅给出这样的描述可能是没用的,孩子并不会行动。我们可以把描述和提示结合起来说:“宝贝,湿毛巾放在床上,会把床弄湿。你可以把湿毛巾挂在毛巾架上。”

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描述和提示。孩子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这些现象和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的年龄越小,提示语言中对行为的指引就要越明确。小宝宝还需要我们在说的同时,带他们一起做,给他们做示范。

可是给大孩子的提示,就有很大不一样。

对于湿毛巾会把床弄湿这件事情,大孩子已经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还像小宝宝一样去教他,可能就会让他恼怒,甚至可能会让他觉得,你认为他是傻瓜或者看不起他。对于大孩子,就要避免提示他们已经知道的很明显的信息。我们的提示语言可以很简单。比如说后果:“湿毛巾把毯子弄湿了。”或者直接说他应当怎么做:“湿毛巾应该挂在毛巾架上。”

用这种友情提示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信任。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有些不高兴,语气也许会稍许严厉,但仅仅提示,也并不会让孩子产生太多负面情绪。因而他们会更容易与我们合作,而不是对抗。



提示就像是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让他可以一直享用。在给出提示信息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像我们前面说的,给出的提示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符合他的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对低龄孩子,提示信息尽量要直接指示他应当怎么做。对大孩子则应当给他们更多的信任。但是,无论对哪个年龄的孩子,提示的语言都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啰嗦。

第二,很多朋友认为提示技巧并不难,最难的是在后面去掉那些攻击性的、埋怨的字眼。例如"毛巾应该挂在毛巾架上,你怎么总是记不住?你怎么这么笨?"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非常有意识地去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直寻找的伴侣,在心里都给他固定好了标准,我们把他放在了标准这个框框里面,因为他满足我们定的标准所以成为了...
    极致97阅读 2,600评论 0 0
  • 郭相麟 国外有一位女青年,由于交友不慎,遇到了一个吸毒的男友,人生命运发生逆转,在毒品的吞噬下,身体健康急转直...
    郭相麟阅读 803评论 0 0
  • 這兩天的情緒不太調整的過來,總是悶悶的,思前想後也想不到是為什麼會這樣。索性不想了,該做什麽做什麽,做著做著也就通...
    粟莎阅读 3,339评论 0 0
  • 随着季后赛的逐渐接近,选秀权和新秀顺位的预测也变得更为容易,只是前3顺位的争夺目前还有不少的悬念,毕竟本赛季至今有...
    zoneball阅读 1,6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