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和数据库的结合
使用 Redis 可以优化性能,但是存在 Redis 的数据和数据库同步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假设两个业务逻辑都是在操作数据库的同一条记录,而 Redis 和数据库不一致,如图 1 的场景。
图 1 Redis 和数据库不一致
在图 1 中,T1 时刻以键 key1 保存数据到 Redis,T2 时刻刷新进入数据库,但是 T3 时刻发生了其他业务需要改变数据库同一条记录的数据,但是采用了 key2 保存到 Redis 中,然后又写入了更新数据到数据库中,此时在 Redis 中 key1 的数据是脏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并不一致。
而图 1 只是数据不一致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多种,比如数据库的事务是完善的,而对于 Redis 的事务,通过学习应该清楚它并不是那么严格的,如果发生异常回滚的事件,那么 Redis 的数据可能就和数据库不太一致了,所以要保存数据的一致性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不用沮丧,因为互联网系统显示给用户的信息往往并不需要完全是“最新的”,有些数据允许延迟。举个例子,一个购物网站会有一个用户购买排名榜,如果做成实时的,每一笔投资都会引发重新计算,那么网站的性能就存在极大的压力,但是这个排名榜却没有太大的意义。
同样,商品的总数有时候只需要去实现一个非实时的数据。这些在互联网系统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一般而言,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刷新(比如以一个小时为刷新间隔),排出这段时间的最新排名,这就是延迟性的更新。但是对于一些内容则需要最新的,尤其是当前用户的交易记录、购买时商品的数量,这些需要实时处理,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因为这些都是对于企业和用户重要的记录。
我们会考虑读/写以数据库的最新记录为主,并且同步写入 Redis,这样数据就能保持一致性了,而对于一些常用的只需要显示的,则以查询 Redis 为主。这样网站的性能就很高了,毕竟写入的次数远比查询的次数要少得多得多。下面先对数据库的读/写操作进行基本阐述。
Redis 和数据库读操作
数据缓存往往会在 Redis 上设置超时时间,当设置 Redis 的数据超时后,Redis 就没法读出数据了,这个时候就会触发程序读取数据库,然后将读取的数据库数据写入 Redis(此时会给 Redis 重设超时时间),这样程序在读取的过程中就能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刷新数据了,读取数据的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读取数据的流程
下面写出这个流程的伪代码:
<pre spellcheck="false" class="md-fences md-end-block md-fences-with-lineno ty-contain-cm modeLoaded" lang="java" cid="n15" mdtype="fences"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 visible; font-family: var(--monospace); font-size: 0.9em; display: block; break-inside: avoid; text-align: left;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image: inherit; background-position: inherit; background-size: inherit; background-repeat: inherit; background-attachment: inherit; background-origin: inherit; background-clip: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position: relative !important; border: 1px solid rgb(231, 234, 237); border-radius: 3px; padding: 8px 4px 6px 0px; margin-bottom: 15px; margin-top: 15px; width: inherit; color: rgb(51, 51, 51);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400;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public DataObject readMethod(args) {
// 尝试从Redis中读取数据
DataObject data = getRedis(key);
if(data != null) {
// 读取数据返回为空,失败
// 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data = getFromDataBase();
// 重新写入Redis,以便以后读出
writeRedis(key,data);
// 设置Redis的超时时间为5分钟
setRedisExpire(key,5);
}
return data;
}</pre>
上面的伪代码完成了图 2 所描述的过程。这样每当读取 Redis 数据超过 5 分钟,Redis 就不能读到超时数据了,只能重新从 Redis 中读取,保证了一定的实时性,也避免了多次访问数据库造成的系统性能低下的情况。
Redis 和数据库写操作
写操作要考虑数据一致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重要的业务数据,所以首先应该考虑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操作,最后把数据写入 Redis 缓存中,如图 3 所示。
图 3 写入数据的流程
写入业务数据,先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数据,然后进行业务操作,更新业务数据到数据库后,再将数据刷新到 Redis 缓存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写操作。这样的操作就能避免将脏数据写入数据库中,这类问题在操作时要注意。
下面写出这个流程的伪代码:
<pre spellcheck="false" class="md-fences md-end-block md-fences-with-lineno ty-contain-cm modeLoaded" lang="java" cid="n23" mdtype="fences"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 visible; font-family: var(--monospace); font-size: 0.9em; display: block; break-inside: avoid; text-align: left;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image: inherit; background-position: inherit; background-size: inherit; background-repeat: inherit; background-attachment: inherit; background-origin: inherit; background-clip: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position: relative !important; border: 1px solid rgb(231, 234, 237); border-radius: 3px; padding: 8px 4px 6px 0px; margin-bottom: 15px; margin-top: 15px; width: inherit; color: rgb(51, 51, 51);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400;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2;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public DataObject writeMethod(args) {
//从数据库里读取最新数据
DataObject dataObject = getFromDataBase(args);
//执行业务逻辑
ExecLogic(dataObject);
//更新数据库数据
updateDataBase(dataObject);
//刷新Redis缓存
updateRedisData(dataObject);
}</pre>
上面的伪代码完成了图 3 所描述的过程。首先,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的数据,以规避缓存中的脏数据问题,执行了逻辑,修改了部分业务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保存到数据库里,最后,刷新这些数据到 Redis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