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诺兰

在经历了票房的起起落落落落之后,8月份的末尾一大波进口大片扎堆袭来,吕克贝松带着《星际特工》前脚抵达,后就有诺兰在《敦刻尔克》成功撤离,《银魂》《蜘蛛侠》也早已饥渴难耐。作为一个影迷真的是生活在幸福的小海洋里!不过说起电影,有些电影是可以不提及导演的,就像成熟的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像超级英雄电影,像童话电影,很少有人去注意。但是有些人的片子则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他们的名字已经和影片融为了一体,例如昆丁塔伦迪诺的黑色暴力;大卫林奇的阴郁诡异;伍迪艾伦的喜剧柔情;以及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逻辑悬疑。

也许诺兰是自希区柯克之后最具着装品味的导演,无论到哪里都是一尘不染的皮鞋,笔挺的西装和手上的水壶。就像他英伦绅士的外表一样,他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逻辑性也是严密细致,毫无破绽。诺兰擅长将故事巧妙的打散,采用非线性叙事,使讲述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精彩的表演,就像我们从《记忆碎片》中清晰看到的那样。在他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带有诺兰独有的创意与特点,虽然身处好莱坞类型化的电影制片环境中,却清晰的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将作品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甚至可以说他带给了商业影片一种全新的风格逻辑甚至思维方式。从1996年诺兰拍摄第一部处女作《追随》开始,诺兰用自己的思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神话,单片突破十亿美元,横扫全球电影奖项,几乎赢得了所有刁钻影评人的好评。暂且抛去这些,单是IMBD上影迷对诺兰作品给出的一致高分,就足以看出其在电影市场中的地位。诺兰在艺术效果和影迷体验中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甚至有时会让观众直接参与剧情,走进电影里。

作为一名地道的英国人,可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是诺兰从小就记忆深刻的。这场改变了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被传颂多年。当四十万英法联军在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滩,前面是汹涌的海浪,身后是紧追的德军,如果被消灭,德国人则可能成为整个欧洲的霸主。虽然整场事件曾被搬上过银幕,但我相信在诺兰的手中,一定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展现。

可以说除了汤姆哈迪等寥寥几位知名演员外,导演为了高度还原真实事件几乎全部采用了新人演员。而故事本身,导演也并没有采用大规模展示的方式来讲述这一段传奇,而是采用三组处于敦刻尔克撤退中海陆空不同人物按照周、天、小时三种维度分别下展开,聚焦冰山一角最后交汇于大撤退顺利完成的历史时刻。可以说诺兰营造的紧张感和代入感极其到位,影片从开场到结束都营造了空前的紧张感,德军的空袭,拥挤的海滩,摇曳的小船,在第一时间将观众带进了故事里,成为了事件亲历者,不容人眨半下眼睛,启用的新人表演也着实可圈可点,内心戏刻画丝丝入扣深邃到位,不得不佩服诺兰的选角能力。

当然,说诺兰电影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他背后的团队。弟弟乔纳森的编剧担当,汉斯季默的出色配乐,瓦利菲斯特的摄影,李史密斯的剪辑,几乎全都是合作多轮的业界大神,同样都为诺兰的电影奠定了其特有的风格基础,大神一起创造的作品,当之无愧为神作。

没有宏达的战争场面,没有刻意的煽情,从单纯的人物视角出发,通过人描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又从千百个生命交织的瞬间体验到了杀戮的血腥,体会到了胜利喜悦中的苦涩。还好,终于又等到诺神的又一大作。

不由得想起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ptlogi����T�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