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陪家人去爬山,中午回来后简单吃了午饭,就开车带团子去潍坊了。
团子生来耳朵上长了一个“钱仓”,医学名耳前瘘管。三四天前,发现红肿,原以为是蚊虫叮咬的,今天中午去诊所,医生说,是耳前瘘管发炎,需要打消炎针,不行去医院。马上带孩子去了中医院,医生说也是说打针,并且要下午上班去耳鼻喉科。就有了文章一开始的情节,去潍坊人民医院。
团子七岁,还是觉得是儿童,就挂了儿科,到儿科后,医生一看,直接建议,退号改挂耳鼻喉科。经过一番折腾,挂了耳鼻喉科“加1”号。抬头看分诊牌,“15号”,啥时候才能到我们?只有等。
等待真是一种煎熬,团子中午没有休息,躺下座椅上睡着了,我蹲在一旁照看着,心里却是紧张、焦急,在心底闪过无数种情景,回家吃药吧,住院打针吧,做手术吧,你们做家长的干什去了……团子睡醒后一会要喝水,一会想吃东西,我们上上下下折腾了三趟。
从下午2点一直等到了4点30分。到我们了,我迅速牵着团子的手,大步走了上去。
“怎么回事?”
“韩大夫,您好!孩子耳朵起了一个脓包。”
“哦!”
韩大夫摸了一下,“还没熟,回家吃点消炎药,两天来医院,切开引流,炎症消了后,做手术切除就好了。”
“吃哪种消炎药?”
“头孢或者阿莫西林都可以。”
“另外,可以给上一下热敷。”
“嗯!好的,谢谢!”
之后又问了具体热敷的一些细节,就离开了医生办公室。
开了50分钟车,到家,买药,吃药,做饭,吃饭,热敷……
累,急,紧张,焦虑,团子自始至终都说不疼。
“团子,你真棒!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