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周星驰的电影,不得不提《喜剧之王》,而《喜剧之王》最“出圈”的有两幅图。
分别是:
《演员的自我修养》
和“我养你啊”
这两个产物,前者在各种场合中均可运用无碍;
后者,则有着从神坛跌落尘埃的经历:最早是最美的情话,后来却被认为是让女人丧失独立性的“蛊”话。
它们都是脱离《喜剧之王》的存在。
而今天的我,却想回归到《喜剧之王》本身。
《喜剧之王》简单来讲,就是一个龙套演员不忘初心,努力争取,最终没红,但是仍然热爱表演的笑中带泪的故事。
听起来蛮励志的,而周星驰所演的尹天仇正是对他自己未成名时的影射。
心中有团热爱表演的不死之心,整天片场混,哪怕演的是龙套,甚至连台词都没有,他都认真以待。
即便是演尸体,尹天仇也能分析出很多种演法。
因为执拗,片场的导演、演员、组织临时演员的姐头,看到他都颇为头疼。
但即便如此,尹天仇却坚信自己是对的。
在正经的片场得不到认同的尹天仇,始终以“演员”自居,在片场外,不吝向他人指导演技。
比如教妓女演“初恋情人”,在欢场中,用一滴似真似假的眼泪收获欢客的喜爱和金钱;
比如教街头小混混演凶狠大佬,向街坊收保护费……
终于有一天,天上掉下大馅饼,大明星娟姐向他递来橄榄枝,请他出演新片的男主角。
就像是一场梦,尹天仇与娟姐同进同出,在纸醉金迷中,甚至有与娟姐陷入情网的幻觉。
但是啊,梦总归会醒。
就在尹天仇以为要实现理想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娟姐却放了他鸽子,坦陈选他不过是因为原定的男主没有档期;
而当原定的男主有了档期,他这个替补当然只能让位。
短短的几天,从天堂到地狱,尹天仇被打回原形。
何其残酷、何其残忍。
电影的主体脉络梳理下来,怎么看怎么是个怀才不遇的故事。
但是,你仔细回想尹天仇这一路,就会发现事实未必如此。
怀才不遇的先决条件是“才”,他是不是拥有“才”,就很值得商榷。
比如,将演死尸分析出数种心理,据说是从周星驰演《射雕英雄传》宋兵乙的真实经历演绎而来;
但是你想,演一个死尸,真的需要这么多“层次”吗?
当一个本该死透的尸体喧宾夺主不肯死,真的好吗?
影视剧是综合的艺术,就像一个机器,螺丝钉有它不可或缺的用处,但却不应该影响到机器的运作。
身为龙套,也是一样。
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有演技”,就拼命表演,以至整场戏因此停摆,这恐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
再说尹天仇引以为傲的演技,没错,他是可以表演十连的表情,但是那些夸张的表情,是不是很好很合适?
我看也未必。
说句诛心的话,周星驰的表演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称为绝妙的。
在他的导演作品里,在他创造的“无厘头”风格里,无论如何夸张的、变形的表演都不突兀。
不但不突兀,而且撑起了他作品的灵魂。
但同样的表演,放在别人的作品中,失去周星驰电影“反讽”“自嘲”的土壤,可称之为烂演技。
从这一面看,情商低、专业不行的尹天仇又是面目可憎的。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
但是《喜剧之王》的漂亮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单面的;它就像尹天仇分析死尸的心情一样,从每一个面看去,都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知道怀才不遇的不存在,那么,尹天仇就是毫不值得同情的烂仔了吗?
并不是。
在事业上无比失意的尹天仇,却意外得到了人间真情。
柳飘飘为什么会爱上尹天仇?
因为他的执着,哪怕是不合时宜的执着;
是共情了他们都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不易。
小混混们为什么明明被坑了还喜欢尹天仇?
大概是因为他们同为底层,但他又与他们不一样。
因为他的真诚,他的好心;在片场情商低的他,却能在街坊邻居中安抚每一个弱小的心情。
这么看来,尹天仇又不是那么一无可取。
说白了,他就是个一根筋的普通人,空有理想而能力不足。
如果一直不能了悟,可能就会一辈子蹉跎下去,且是颓丧且很不开心地蹉跎。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即,他将被迫成为的“躺平族”。
是不是很像很多很多的你和我?
绝大多数的我们,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心中的理想永远实现不了,不得不假装自己不在意,并且,还不开心;对外一律说是“怀才不遇”。
其实哪来这么多“怀才不遇”,事实是人才们在金字塔顶,而你我刚好是基石。
那么,身为基石的你我,该怎么办呢?一辈子自怨自叹吗?
《喜剧之王》用一个很“假”的桥段破了局。
原来,在片场屡屡扎心戳破真相的场工吴孟达竟然是警方卧底。
因为同事出意外,吴孟达请尹天仇顶替上来出一次任务。
尹天仇要做的,就是演一个送外卖的小哥,为吴孟达送枪。
但自诩演技甚佳的尹天仇却演砸了。
在枪林弹雨中,他和吴孟达差点丧命 。
吴孟达的这个角色,通篇都在指引尹天仇。
从点出他的不足,点醒他的无能。
到最后,用一出最假的戏告诉他一个最真的人生道理:
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直线前行的,你无法NG,不能重来;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成就最终的你一点一滴。
所以,每一步,都请你小心翼翼,努力,活着。
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尹天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还是那个蹉跎岁月的普通人,但同时他也还是那个对表演充满热爱的人。
看上去人生的路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对于他个人的心境来说,却已然天翻地覆。
不再“怀才不遇”,而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放到最合适的地方。
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就是《喜剧之王》,将人生掰开了、掰碎了让你看。
有喜有悲,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你不可能用一个标签去定义人生,所谓的“盖棺定论”只不过是悖论。
三七分还是四六分,都无法说清哪怕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感受着,思考着,笑着哭着——这就是《喜剧之王》的意义吧。
因为达叔过世,前一段重新看了不少他俩合作的片子。
有一天,在亲戚家看《大内密探零零发》,几个七零后和六零后被逗得嘻嘻哈哈;
九零后的妹妹却说,她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喜欢周星驰,因为她觉得一点都不好笑。
我想,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没关系,这代表另一个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