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世说新语》

二一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感:这件事与彬何其相似,他在世时,与工作与朋友竭尽全力,要说有亏欠,就是对他自己对家人对老婆孩子有亏欠。他去时,故友也是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尽可能在经济上多帮扶我们。

二二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感:刘道真,名宝,字道真。性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弈棋,善骑射,智勇兼达。是个文武全才,无怪乎扶风王司马骏用重金赎他,五百匹布相比汤王三币聘的伊尹真是贵多了。

二三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感:任放为达,竟然有裸体者,实在是太放任了吧。

二四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与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感:这是讲的一个叔舅疼甥侄的故事,结尾也看出来了这个外甥没有白疼。

二五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感:你不经意的一个善良的举动,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震捍。施恩莫记,受恩莫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顾荣这是善有善报呀!

二六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羚之皮邪!"

感:世人大都知晓闻鸡起舞的祖逖。其兄也是大贤人。

二七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感:周镇这件事不知用因祸得福是否恰当?单凭丞相亲自去探望,也可知周镇不是一般人呀!

二八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舍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感:写了邓攸两件事,一是弃子留侄,一是纳的妾是自己失散的外甥女。这两个故事都没有结局,只说自此后他不再纳妾了。困惑呀,那个外甥女妾是怎么处理的呀?

二九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则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讲的一个伦理亲情故事。儿子孝顺父母,父母思念儿子。另一方面,父母都偏爱性格温顺的孩子。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可见一斑。

三O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A素衣清颜阅读 476评论 0 0
  • 前阵子同事结婚,请我们喝酒。在老家办过了,所以在上海也就小办一下,四桌三十来个朋友。新娘肚子已经有点大了! 喝了一...
    君木白阅读 284评论 2 4
  • 寫作新手,沒有什麼寫作能力,語言只有通俗的表達,沒有什麼優美的語句,只想把自己這三年的求醫之路記錄下來,當自己老了...
    陰陽醫館阅读 175评论 0 1
  • 你栉风沐雨 傲然挺立 把岁月的年轮深藏在心里
    七月芝阅读 230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