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画家王冕以墨梅自喻的志趣,意境恰与党员干部的廉洁要求相结合。党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擂响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催征战鼓。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淬炼“自律—他律—律他”的三重境界,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校准人生航向,以清正底色绘就青春华章。
自律筑基,涵养“千里之行”的根脉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句话道出了修身自律的深刻哲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律是廉洁修行的第一重境界,它不仅仅是自我约束、自我掌控,更是自我驱动、自我完善,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压舱石”,也是构建清朗政治生态的“防护堤”。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守“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修身法则,严于自律,勤于自省,常修“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政之德,常思“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欲之害,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律己之志,不管在任何时刻,都能做到稳住心神,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越的底线坚决不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员干部自律修养非一日之功,当从当下启航,从身边践行,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对标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刀刃向内查问题,对标对表抓整改。只有持续加强学习教育,常掸思想灰尘,时刻谨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永远镌刻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之上,而非为个人私利而奋斗,才能真正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名利诱惑面前做到不拘私情、不谋私利,在克己奉公的实践中书写忠诚担当。
他律为镜,修炼"不欺暗室"的品格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他律是廉洁修行的第二重境界。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制度约束,时刻以党规党纪为尺,校正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将党纪国法化为内心深处的精神遵循。首先必须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推动党员干部主动将自身置于制度的监督之下,认真梳理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行事,落实请示报备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特别是在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审批、人事调动等关键环节,严守规矩,杜绝“钻空子”的念头,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其次,他律还体现在群众的监督之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批评与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且以优秀榜样为标杆,努力改进自身行为,确保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公生明,廉生威。”他律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外在的约束与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接受他律,将他律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才能在廉洁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就更加高尚的品格。
律他成范,润泽"春风化雨"的境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律他是党员干部廉洁修行的第三重境界。这一律他指的并不是对别人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引领示范。正如光亮无比的北极星在漆黑夜空中为迷途的人指引正确的方向,党员干部“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优良品质,同样也能成为身边人的道德灯塔,凝聚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强大磁场。如干部楷模焦裕禄同志,从来不要组织的照顾,也绝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这一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就像一团不熄的火,熊熊燃烧,跨越半个多世纪,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党员干部们学习前进。也如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以无私奉献的大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拥有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始终践行“为民初心”,为广大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恪尽职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真正的清廉本色不需要刻意标榜,自会散发出自己的清香,芬芳他人心田。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做黑夜里的“北极星”,更要做新时代的“举炬人”,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职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涵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每人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召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