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睿科技:与离职员工关系如雾里看花,AI研发人员却无缘享受IPO红利

作为家用监控行业的后来者,正在申请北交所上市的杭州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觅睿科技”)已经历经2轮问询,其业务结构上严重依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采取线下直销方式销售ODM产品,而自有品牌的影响相对孱弱,主要销往北美、欧洲市场。


这也决定了,没有品牌溢价,觅睿科技就要不断压降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生产阶段高度依赖外协供应商,其产品生产包括PCBA贴片和产品组装测试两个主要工序。除少量成品及样品采取自主生产外,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均交由外协供应商完成。

只是觅睿科技的面目是模糊的,一方面对前员工、高管配偶、陌生老板极尽照拂,而对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AI研发人员又相对吝啬:没有进入员工持股平台,不拥有公司股权。

1

三外协厂商竟是半路出家

根据觅睿科技披露的多个外协厂商基本资料显示,这些外协厂商多数社保少缴、漏缴,人力成本要比规范化的上市公司低一些,单位制造成本也比觅睿自主生产更低。

在这些外协供应商中,有三家企业尤为特别:杭州华宇智迅科技有限公司、黄山汇欣行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杭州百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半路转行摄像头制造,而且转行后立即承接觅睿科技的模组代工。

2015年2月,觅睿科技老板袁海忠通过在香港注册的泰颢国际有限公司在内地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杭州卓壮科技有限公司,以余韩奋为执行董事,袁亚珍为经理,祝立为监事,袁海忠隐在背后做掌控人,开展民用端网络摄像机业务。

卓壮的注册地址是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楚天路91号二号厂房四楼,就是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线公司的物业项目。

郁华炜及其父亲郁焕根名下的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已经成立,到2016底员工只有16在缴社保员工,搜索2014-2016年期间网页,可以发现几乎没有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相关互联网营销信息,大致可以判断,彼时华宇健身器材业务凋零。

不过随着2015年2月杭州卓壮租赁厂房,4个月后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就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华宇智迅,华宇智讯的工商注册信息显示,经营范围是生产、加工:电子产品摄像机、网络存储器、可视门禁、遥控开关、显示终端),电子配件(摄像机电路板组件、网络存储器电路板组件、可视门禁电路板组件、遥控门锁电路板组件、遥控开关电路板组件、显示终端电路板组件)。

这个公司的成立,似乎是为了卓壮科技配套,地址设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楚天路91号二号厂房三楼,紧邻卓壮科技。

后续卓壮科技2017年初就从厂房搬离,同年觅睿科技成立,华宇智迅便为觅睿科技外协代工,并且华宇健身器材把越来越多的办公厂地乃至宿舍都租给了觅睿科技,每年从觅睿科技拿到的租金就高达281万元。

觅睿科技对华宇智迅也极为慷慨。根据可查到的数据,2009年至2024年,给华宇智迅支付的代工费用分别达到551万元、882万元、1852万元、1619万元、1890万元和1606万元。

并且华宇健身器材、华宇智迅的“少东家”郁华炜还入职了觅睿科技,至于何时入职、何时辞职的详细时间尚不可查,觅睿至今也未能详细披露,但根据工商信息和信披,郁华炜加入觅睿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睿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时间是2019年2月,离职时间在2022年之前。

睿觅投资的权益流转、退出机制明确显示,在觅睿IPO上市之前,一个有限合伙人若从觅睿科技离职的,除非经普通合伙人认定继续拥有该等份额,否则该合伙人应将其持有的合伙企业份额转让给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其指定的符合合伙协议约定的适格第三方。

2

无关联还是暗藏私密关系?

然而至今,郁华炜从觅睿科技离职已超过3年,但依然在持股平台当中,且持有金额不变,显然被袁海忠特别优待了。

郁华炜到底是什么身份,以至于觅睿科技既给业务帮忙让其转型电子代工,又大量租赁其厂房每年付数百万租金,还要留郁华炜在员工持股平台,以便于其获得利润分红,以及IPO可能成功带来的持股增值红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生态环保局官网上存在着一份华宇智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提交时间是2015年5月,彼时华宇智迅尚未正式注册,这份报告表开篇就提到:华宇智讯建设项目为自然人郁华炜拟投资100万元,租赁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临)楚天路91号2幢3楼的闲置工业厂房从事摄像头及周边产品生产,环保投入5000元,2015年8月投产。

杭州生态环保局对这份报告表予以了评审通过。

虽然这份报告出现在华宇智迅成立之前,且后续注册信息显示华宇健康器材是华宇智迅100%出资人,但是天眼查信息显示,华宇智迅注册资金80万元,但从2015-2023年底,实缴资本均为0,直到2024年底,80万注册资本才完成实缴。

如果华宇智讯的启动资金,真是郁华炜个人100万元出资,郁华炜又同时是觅睿科技的员工,该如何认定觅睿科技与华宇智迅的关系呢?华宇智迅常年作为觅睿科技第一大外协工厂,与觅睿毗邻,会不会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情况呢?

目前觅睿科技的四大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秦超在2017 年至 2018 年期间,仅仅在华宇智迅任职工程师,2018 年进入觅睿科技就直接担任了副总经理,并且享有较高的员工持股份额。

除了华宇健身器材外,觅睿科技的“好人好事”还包括为汇欣行智能和百艺电子提供转型机会。

根据资料,汇欣行智能和百艺电子在更名之前,均为章永洪和应荷娟二人100%控股的服装公司,2022年初汇欣行服装改成汇欣行智能,业务范围也从服装制造转型电子元器件加工,而且转型后,觅睿科技立即送来了184万元大订单,2023-2024年更是给了640万元、674万元代工业务,顺利帮助汇欣行智能完成转型。

2024年10月百艺电子才成立,当年觅睿科技就给了142万元,可见对章永洪和应荷娟的业务转型支持力度。

对于这样的支持,觅睿科技的解释是汇欣行的实际控制人章永洪为实现业务转型,转向电子元器件加工领域,并积极寻求相关业务机会,正好觅睿也有寻找新外协厂商的需求,因此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后续汇欣行实控人将其业务转移至杭州,成立百艺电子,与汇欣行的合作由百艺电子承接。

对朋友跨界转型从0到1的帮扶,俨然不惧不良率、管理规范化等风险,觅睿科技相比那些严格挑选供应商的上市公司,可谓是一股清流。

只是在逐利的市场当下,觅睿科技如此勇敢支持其他小企业转型的举措,难道只是单纯地帮扶一些同城老板?还是为享受熟人低价采购的目的呢?结合社保缴纳情况、以及与自主生产成本的对比,很难给出清晰的判断。

3

核心AI研发人员却无持股

在觅睿科技募投项目之中,投入最大的当属研发中心项目,预算接近2亿元,人工智能被觅睿科技赋予研发优先级,然而研发人员的利益,与郁华炜、姚飞以及章永洪的际遇等形成鲜明对比。

在觅睿科技的招股说明书当中,提及AI的次数高达125次,并且提出音视频 AI 技术是民用视频监控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所需的核心能力,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募投建设研发中心首要发力的研发方向。

负责AI研发的人工智能部总监赵刚强从2020年就进入觅睿科技,几乎从零开始搭建了音视频AI技术,帮助觅睿科技拥有了完备的 AI 算法方案,因此被觅睿科技列入核心技术人员,在列示表格之中也位居核心技术人员首位,但实际赵刚强并不直接和间接持有觅睿科技的股份,员工持股平台睿觅投资也未在2019年后通过增资扩股或份额转让的方式吸纳赵刚强持股。

2021年觅睿科技还招揽了上海集光安防视频结构化算法工程师顾海军的加入,顾海军此前的职务一直是从事视觉算法工作,从2021年起顾海军在觅睿科技担任视觉算法工程师,至今参与研发的专利有4个,顾海军也被觅睿科技认定为主要研发人员之一。

有意思的是,虽然顾海军的职务是视觉算法工程师,但是在第1轮问询回复中,对顾海军的研发工作描述却是“负责音频类事件检测算法的研发工作,同时支持多芯片平台的端侧算法集成工作”,研发成果是“婴儿哭声和宠物叫声等声音识别检测算法”。

实际上,视觉算法和音频算法虽然都涉及到信号处理,但二者在知识基础、工具、数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音频算法的门槛难度更高,从视觉算法工程师转型音频算法工程师存在较高的难度,顾海军能够在视觉算法和音频算法两方面都有所建树和成就,说明能力非凡。

另外,在觅睿科技的音视频AI技术项目当中,蔡乾盟和方彪也参与了研发工资,目前已有8项专利的发明人包括蔡乾盟,5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包括方彪。

然而,顾海军、蔡乾盟和方彪都不直接和间接持有觅睿科技的股份,无法享受觅睿可能成功IPO的红利。

相比之下,郁华炜在觅睿科技任职期间不明,觅睿科技申报的所有专利的发明人当中,更没有郁华炜的名字,2024年郁华炜曾以单一发明人的身份,通过华宇智迅申报了6项发明专利,全部以撤回收场。但郁华炜从2019年进入觅睿持股平台至今未变,更没有因为离职而被迫转让股份。此外觅睿科技副总经理祝立的配偶姚飞并不在觅睿任职,但也是从2019年纳入了持股平台至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