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晚上11点过孩子从学校打来电话,两件事情:1、和同学打篮球不小心打坏了同学的眼镜要赔偿100元;2、询问他现在用的耳机多少钱,同学要买。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孩子也不愿意说,心中泛起不良的情绪和担忧。会不会是和同学打架互相把耳机和眼镜摔坏了?相互进行赔偿?心中顿时充满不安,于是给老师去了电话了解一下情况:孩子说的是事实,但是眼镜赔偿问题双方没达成共识,老师觉得应该赔偿700元(全价赔偿),孩子拉上好朋友一起找对方评理只给100元。
孩子听说我给老师去了电话顿时心里特别不高兴,觉得我干涉太多觉得我想象力丰富不相信他说的话。他说他们现在的孩子哪容易轻易的打架,谈好的100元不让我随意去按照700元赔偿……孩子冲我发了火以后我反思一下自己确实存在问题,教材里面说的共情我丝毫没做到,没有充分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结果让孩子对我如此不满。
当下我重新回到孩子给我打电话那一幕,感受孩子当时的状态,和同学打篮球无意撞坏同学的眼镜,这件事情本身是无过错的,对方本不应该戴眼镜上场,孩子也不是故意为之,孩子能去和同学协商赔偿事宜说明孩子不是没有担当的人,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孩子拉出好友一起协商,甚至好友主动帮他垫付,说明孩子和同学间的相处能力提高,年初最担忧的与同学相处问题看来渐渐解决了……想到了孩子种种的亮点让我整个人的情绪舒缓了下来,于是给孩子回复了短信,他虽然没回复但是周五回家感觉情绪很好,我提议同学100元可能无法修复眼镜,回家的时候也不好交代,不如按照同学要求的150元赔偿给对方让对方少蒙受一下损失,他也欣然同意了。
这件事情给我上了一课,遇事不能太焦虑让自己陷入不良情绪,孩子大了应该放手孩子去面对这个社会。当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才站出来全力帮助孩子,其他的交给孩子自己吧。反观自己感觉源点还是很匮乏,聚焦总在不要的那一面,稍微有一点事情就把自己打回了原形,多学习多读书多写感赏加强练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