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头新作·寻访伯格理(一)

报告文学

                     寻访伯格理(一)

                                                      孙惟宏

塞缪尔 · 伯格理  1864—1915


     2017春节刚过,张赐安打电话来:“你们不是想来石门坎吗,我在这里,来吧。”

说来也巧,昨天我俩口及妹孙惟贤(加拿大籍)在请澳大利亚朋友柯宁及贵阳的夫人小聚时,因我妹及柯宁他们都信奉基督教,我们的话题自然谈到威宁石门坎。张赐安的电话促成了我们上石门坎的勇气和决心。

2月8日,我们开启了一次寻访之行。

1905年,一个英国传教士携妻儿从云南昭通走进了威宁石门坎,在贵州省最贫穷、最落后、最愚昧的大山里,向苗族、彝族同胞传授基督教义,开办学校、医院’,带去了现代文明。当他的事业初见成效后,1915年,石门坎伤寒暴发,他参与抢救,不幸自己也染上伤寒。但是他宁願把本可以医治自己的药给了他的学生,最终他无药医治,就此长眠于石门坎大山深处。他的墓碑上留下他名字一一柏格理。

柏格理在石门坎开创的事业一直延续到1952年。

这段感人而又传奇的真实故事一直吸引着我们,不论是信教的还是非信教人士。

张赐安是贵州省科学院一位学者,也是一名基督徒。他从2015年开始向单位主动申请在这里帮村扶贫,每月至少要来一次,个人计划是十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他熟悉了这里的一切。

见面时我差点认不出他了 : 印象中白晢的脸庞己被鸟蒙的高原红罩上了深深的一层,两只耳朵耳轮上己挂上几个紫红的冻包,握手时感到他的手变得粗糙而有力,若不是那副眼镜和笑起来露出的白牙,谁知道他会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

寒风凛冽的乌蒙山岭

见面后他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石门坎来,我耳朵听着,眼晀着石门坎,一个乌蒙山区典型的石漠化大山坡上,荒凉而蒙胧的一片,只有迷漫的浓雾,滾动着,一会儿隐藏住巍峨的山顶,一会透出半山坡上稀疏的灰白屋舍。那就是石门坎了,也是石门乡的所在地。灰蒙蒙的色调中向我们伸来一条逐渐亮光、溜滑的乡村公路。已结冰了,寒风凌洌,在耳边呼呼着响。柯宁捂着双耳,跺着冻疆的脚,叽哩哇啦说一阵,夫人翻译  :“这就是柏格理传教和居住的地方吗?  环境很恶劣。什么时候去参观?” 张赐安说,明天到先到遗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研究生面试的一点经验总结 今年研究生面试碰到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希望对未来的学生参加入学面试有一定帮助。 一家之...
    韦韦不像阅读 495评论 0 2
  • 有些事,和年龄又有什么关系呐
    铃音子阅读 188评论 0 0
  • 母亲在哪家就算哪 票只是途经 终点站在妈妈身边
    微风LG阅读 133评论 3 2
  • 一、 一个Bolock示例,注意,定义block属性的时候,应该是copy,而不是strong,事关栈内存(sta...
    _浅墨_阅读 272评论 0 0
  • 我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那个黑洞。 挣扎、徘徊、犹豫,到现在的一步踏错,说不清现在的我还追求什么,可满心欢喜的期待在次...
    OneLife旧事阅读 4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