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纯银的从量变到质变,甚喜,我也给自己规定,在现在以及将来,无论自己的产品职位升到什么级别,一定要做的7件事情。
1.市场趋势和价值调查
我觉得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一定要时刻培养自己的商业感觉。产品如果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那么就是做公益。那些所谓用产品说话,未来几年不在乎盈利的创业者,纯粹是坑投资者的钱啊(不过大概是我还没到乔帮主的level,惭愧)。在考虑清楚产品解决了别人的哪一个需求后,一定要花费心思去调研的市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这个「别人」大概多少人,能够产生价值吗?符合市场未来的趋势吗?在这个行业,是否是市场趋势很重要,雷总都总结了:「要顺势而为」。可能一款产品方向正确,解决了用户很大的需求,但市场容量却小可怜,那必定会死掉。
2.竞品分析
我将来级别高了,肯定不让自己的助理去做竞品分析(除非是磨练他),自己只是听听总结。因为,亲自体验过产品,把玩过每一个细节,同看别人给你的看一个excel竞品表格,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别人的总结,上面的优缺点可能只是功能的对比,即便是有很多第一次体验的主观感觉,那也是别人的啊,我怎么感受得到。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其中一定有很多情感细节的表达,自己不撸一遍,怎能体会在特定场景下产品设计的妙处呢。
3.产品设计:搭框架、画原型
无论是手绘稿还是白板,我都得先通过画原型把产品整体的框架定下来。很多管理级别的人,不再画原型,而只是提需求,但产品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像盖楼一样,一个是从最底层先搭建架构,再添泥盖瓦。不亲自动手画原型,怎能保证产品的方向和现实统一,整体流程实现闭环,各处细节都考虑到位呢。
至于交互稿,可能不一定是像交互设计师一样,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画出来,当然能画出来最好,但至少也要能让人看得懂。如果大公司有配备交互设计师,可以同其讨论,由他补充细节,优化体验,但还是自己动手来的好。
4.产品数据
现在各种数据服务商很多,比如友盟,TalkingData,大公司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平台。大多数产品在接入数据后,可能只是看看后台给出的数据汇总。但遗憾的是,这些后台一般按照所有产品的标准设计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产品所需要的数据。我需要建立一个excel数据表格,每个月填入手动自己所在意的相关数据,整理其中重要的节点,查看每个月的变化。通过表格的变化,不断的猜想验证,从数据角度去思考产品问题,在分析数据的同时,也提高我对数据的敏感度。
5.产品运营文案:
雷军作为业界的劳模,到现在还是孜孜不倦的关注产品的细节,比如字体、字号、东西大小怎么摆,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每张图都是雷军定的(我觉得是主要活动的图)。我的理解是,产品界面是一扇窗口,产品和运营文案影响着窗户的透明度,越清晰用户越能看到产品的本质。我自己设计的功能,一定要自己写文案,谁敢抢我跟谁急。通过文案才能直达用户的心灵,不断猜想用户能否理解,是否会产生歧义,用户看到文案时会有什么反应。
6.重度用户
产品经理九步法中,舒讯说道,用户的需求只有天才才能捕捉和创造,不是天才,可以用补救的方法,就是成为重度用户。我肯定不是天才,那我只有成为重度用户,疯狂的热爱自己的产品。我要把自己想象成对应的细分用户,每天把玩,不断质问用户为什么用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哪里爽,哪里不爽。
7.与用户保持联系:种子用户交流、查看用户反馈、忠诚用户联系
一篇关于种子用户的文章中提到,一名合格的CEO有几个指标来判断是否在乎用户:
- 微信里是否有200个以上用户?看看他们的朋友圈,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
- 每周是否和超过20个用户有过联系?
- 每周能否请3个用户吃饭?
- 每周能否解决5个用户反馈的问题?各种产品疑问、bug等。
第1,2,4点我觉得是必须的,而且200个用户里面一定要有至少20%以上的深度用户,第3点有点受条件限制,不一定非要执行,但定期和用户一起搞次线下聚会那也很OK。MIUI到现在都时刻不忘当初的前100名用户。
第2点,和用户联系,同他们聊天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为什么会用你的产品,不时的咨询他们对产品的看法。第4点,有些产品经理只看助手或者市场部反馈的excel问题总结,但实际上用户的每一个表达方式,都包含了用户的情感、逻辑等,在什么平台说什么样的言语也不同,跟一份冰冷的表格完全没法比。
记得在第一家公司做产品助理时,觉得做产品就是要写好PRD,推动项目执行。后来发现,这完全不对啊,跟用户和市场完全脱节,结果就是产品技能槽几乎没怎么增长。现在自己负责一款移动端产品,带领着小团队也快奋斗了一年,虽然初期几乎只有2个人,一路磕磕碰碰,没有成功,但真的学到了不少。
我想有一些产品经理,在升到资深或总监后,可能会脱离一线工作,站在战略角度看问题,但我觉得,战略需要看,一线的工作也不能放,否则会失去那种产品的感觉。做产品,其实是在寻踪一种平衡点。在不同级别上,寻找战略和战术的平衡点;在技术上,寻找技术和实用平衡点;在理想和现实(商业)之间,寻找用户实际想要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