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有病,是什么情况?
血的病症主要表现在血虚、血瘀和血热三个方面。
1、血虚
血虚是指体内营血不足的病理现象。营就是指营气,营血就是指营气化生的那部分,流淌在血脉中的血。
引起血虚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血的来源匮乏;也有或久病营血内耗,或外伤出血以及患出血性疾病,以致失血过多等原因。
看过这个小品的都是70后,鉴定完毕。
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失眠、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经脉拘挛、皮肤干燥、爪甲色淡、头发焦枯。
血虚还有一个普遍的症状,就是又怕热又怕冷。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但血虚,就冷热都不舒服。
这里讲到皮肤问题,就得多说两句。女人整天为了滋润皮肤,花几千块钱买护肤品搽脸,或者做美容。其实还不如定期花几十块钱开点中药补补血。补血美容的效果,要比搽护肤品好太多了,它是由内而外的体现。
所以治疗血虚的主要思路,就是补血。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心血虚还是肝血虚还是脾血虚。
一般心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旺多梦、失眠等和心神有关的症状。
脾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食欲减退、身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状。
肝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瓜甲色淡(爪甲为肝之华)、经脉拘挛、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花等症状。
常用基本方剂:四物汤
四物汤: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用法:水煎服。(被誉为妇科第一方,是补血方剂之首。药方摘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熟地入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当归、白芍入肝经滋补肝阴肝血;川芎入肝经,行气理气、最破经络瘀滞。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气和血的问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生相伴,互相转化。
所以在补血的药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补气的药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吃当归、阿胶、红枣补血,可是没有气的推动,这些生出来的血还是没有办法流动啊。
2、血瘀
寒凝血脉、气机郁滞、跌打损伤等,均可引起血流不畅、局部血液停滞,于是就会出现血瘀的现象。
主要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痛处拒按,且疼痛不移,常在夜间加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黑紫、舌下静脉粗大。体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内脏有瘀血,按压时可以感觉到有肿块,有压痛感。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
尤其到了冬天,腿上掉皮特别厉害,一脱秋裤,艾玛。。。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治疗准则: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味):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桃仁15克,红花15克。用法: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桃仁和红花的效用都是活血化瘀,开滞散结。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都有中成药,
3、血热
由于局部有热,或者热入血分导致。
主要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或血热妄行,出现皮肤下出血、鼻子出血、吐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妇女月经超前或经量过多等,也属于血热的现象。
其实我并没有骗二毛,白血病大多都属于中医里的血热证,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迫血妄行,而这种血热证又多发于阴虚的孩子。当然,千万不必因为孩子阴虚就引起恐慌,白血病的生成和先天体内带的热毒有很大的关系,阴虚和外邪侵袭是后天的促发因素。
治则:清热凉血。
常用方剂:泻心汤、清营汤
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主治实热证,症状多为:心胃火旺,血分有热,眼目红肿、口舌生疮、烦燥、胸痞烦热,便秘、吐血、口渴、苔黄、脉实有力而且跳动很快。
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主治虚热证,滋阴凉血。症状多为:,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很细弱但跳动很快,舌绛红而干燥。
血热当分辨实热虚热,实热者清泻凉血,虚热者滋阴凉血,两者不可混淆。
区别实虚,有个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看症状——如果来得急,来得突然,多半是实证,如果时间已经拖的很长,而且病情总是反复,那多半就是虚证。比如今晚吃了顿羊肉火锅,第二天口腔溃疡、眼睛红肿、大便干,这就是实证。如果长期便秘,睡觉不好、心烦意乱,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这就是虚证。
分享结束,多看几遍才能更好的消化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