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被标题吸引点进来,就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文章吧!
本文将从“迷茫”、“选择”、“规划”“、自律”、“兴趣”五个方面的生活实例建议,这里没有鸡汤,可按需取用。
文章开头,为大家总结了容易面临迷茫的四个阶段
(一)、上大学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又觉得学习枯燥,迷茫于选城市,选专业,选大学。
(二)、上大学之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纠结于考研博、工作、返乡、出国。
(三)、初入职场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纠结是继续应付,转业,还是回去读书。
(四)、工作多年后,已经没时间考虑兴趣问题了,工作遇到瓶颈,压力大,难以平衡工作与生活,迷失生活的方向。
01
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应该选择什么?
有的人是在自己步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比如刚上大学或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面对完全没有经验的全新事物,一瞬间,不知所措,难以应对。
有的人是在网络阅览或现实沟通中,发现身边的同龄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在对比中,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
有的人是在身边听到了太多不同的声音,可能自己原本有一个想法,但是父母说做这个,朋友说做那个。慢慢地在不同的声音中迷失了自己。
没有人愿意被困在迷茫和处境里,但总有人被困在里面走不出来。
但为什么有了改变想法的我们却很难付诸行动呢?
对于这个问题,总结现下大家给出的很多无法改变现状的观点:
1、 想了很多,做了很少;
2、 经常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
3、 问身边的人如何选择,但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4、 喜欢的东西很难养活自己;
5、 学习很忙,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考虑兴趣或者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
6、经济状况不允许以及顾虑别人的看法,不想被嘲笑和质疑。
就这样,在上千问题和顾虑中反复斟酌了一遍又一遍。
他们的共性可以概括成这样一段话:
想走出迷茫,首先,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指引。它可以是一种兴趣或者是一种选择,但想找到它需要一定的尝试,而这个尝试不仅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金钱或机会成本,到最后也未必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最终通过权衡,我们不愿意牺牲当前所拥有的舒适感去换取这个“风险投资”,然而我们又无法改变当前的现状,于是,我们就被困在了迷茫的处境里。
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共性,那让我们一步步从自身到外界去看,在每一个层面,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自己转变应对问题的态度,进而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
02
面对自己,改变是场投资,只有做与不做。
虽然改变的尝试是一个风险投资,但就像成绩好一定是努力的结果,成绩差不一定是不努力的结果。
如果不支付应对成本去参与这个投资,我们就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你在迷惘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了找到喜欢的东西,是否把自己带出了生活的舒适圈。做了多少新的尝试,又付出了多少坚持。
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评论,映射的正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面对迷茫我们只有做与不做两个选择,而有的时候你确是怕丢掉这个,那个又做不好,怕后悔,怕尝试,怕失败,因为你觉得自己输不起。
而当我们不断把问题归结于生活的时候,我们想走出迷茫的动力只会越来越少。
03
面对顾虑,培养兴趣不等于放弃生存条件。
有人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难养活自己,还有些不切实际。或者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发展额外的爱好。
但实际上爱好和生存是不冲突的,去寻找或者发展爱好,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当前乃以生存的条件。在爱好可以养活自己之前,它不能作为一种职业。
当我们不知道应该报什么专业的时候,保证自己的成绩总是没错的。
当我们不知道应该转什么行业的时候,保证当前的工作不出纰漏总是没错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的顾虑是时间,或者其他自己没有办法两全的选择,那么就回到了刚才说说的,改变是一项投资,我们不可能不付出就让铺好的路径直摆在眼前。
04
面对尝试。三分钟热度?需求生活的参考答案?
对于三分钟热度以及经常向他人寻求答案的人来说至少他们做了些尝试,但同时,这两种类型所反映出来的,导致人们无法走出迷茫的两个最大障碍,就是需要足够且持久的驱动力和对于生活选择的主动权。
没有足够持久的驱动力,是因为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不是太大,就是太远。
试问,如果有人选择做一个作家,结果刚入行就写了很多爆火的 文章,有多少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弃呢?
无非是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却没办法得到预期的收获,我们就会产生怀疑,怀疑当时自己做的决定是否对错,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渐渐地对一个目标失去动力才会选择放弃。
面对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可以累加的目标,它不等同于把大目标转化成小目标,而是让我们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把为了目标去努力的思维变成不断积累自己获得的成就感。
举个例子:当学生把自己的目标丁成考多少分或多少名,或者当上班族把目标定成赚多少钱,做什么层级职位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一旦自己实现了,就需要在维持自己当前不被超越的情况下树立更高的目标。
然而我们都知道,越往上越困难,这种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开始时源源不断的动力,但随后,就会变成害怕失去的压力。
相反地,如果学生把目标定成掌握一类习题,掌握一类再去学习下一类;上班族把目标定成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或者为团队做好一件事情,不仅这些目标没有上线,而且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会给我们带来与日俱增的成就感以及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虽然是两种思维方式,但我们做的却是同样的事情。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我并没有把关注量与阅读量作为自己未来的一个目标,相反地,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创作作品的质量。
正是因为我不想让现在的动力变成未来的压力,一旦实现十,就想要百,上千,上万,但如果转变思维,去想,自己创作的内容为多少人带去了新的价值,又在反馈的过程中从大家那里学到了多少新的东西。
那么当作品的质量上去了,还需要担心没有人阅读吗?
我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问或者被问到过,应该学文还是学理,报A专业还是B专业,考研博还是工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仔细想想假如你问一个文科生,喜欢文科还是理科,那主要答案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喜欢文科,向你推荐文科:另一种是这种人不喜欢自己的选择,告诉你不要选择文科,他是因为理科不好才读文的。
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你需要的答案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在面对生活选择的时候,都会向身边有经历的人讨教经验,这是非常正常的。
但陷入迷茫的人和目标清晰的人他们问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迷茫的人会抛出一道选择题去问对方的选择,之后还会时不时地怀疑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而目标清晰的人则会抛出一道非常细致的问答题,去了解对方所知道的信息,并通过其他调查和思考来确定自己想要的答案。
好啦~,第一部分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还想知道后续,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九舟。
晚安,亲爱的自己!
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