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后,关羽和曹魏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襄樊之战的走势和结局。在这种局势下,其实关羽已经落入进退维谷,甚至是危机四伏的境地。
进,久攻不下,后方大本营则会被东吴乘虚而入。
退,前功尽弃,数万大军无功而返,更有被曹军追击遭遇溃败的可能。
不管怎样,关羽还是因为这一场大胜而信心倍增。在他看来,只要兵力足够,拿下襄樊指日可待。问题是,怎样才能保证后方大本营的安全,这才是重中之重。
孙权一直在等待出兵的机会。为了使关羽相信,东吴依然还是刘备集团的忠实盟友,绝不会觊觎关羽老巢,让他放心地留在襄樊对抗曹魏,东吴的君臣可谓处心积虑,机关算尽。
自赤壁之战后,东吴一直采取“联刘抗曹”的策略,而吕蒙是第一个提出改变策略、灭掉关羽的东吴将领。联刘派代表人物鲁肃在任时,坚决拥护“孙刘联盟”,长期交好关羽。那个时候的吕蒙对荆州局势便有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认为抗击曹操不一定要联合刘备,依赖关羽。吕蒙曾向孙权献计:“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命令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击部队一万人,在长江上下巡视,随时应对敌军,我为国家占据襄阳,这样一来,还怕什么曹操,依赖什么关羽?)他还为孙权分析孙刘两家的现状:刘备一方的人狡诈无比,为了利益反复无常,不能信任。而关羽之所以不进攻东吴,是因为“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主公圣明,吕蒙等将领还在)。“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焉?”(现在我们正是强壮的时期,还不谋取荆州,等到我们死了以后,再想出兵讨伐,还能办得到吗?)吕蒙的意思是说,只要军事上部署得当,东吴是不用依靠关羽来对抗曹操的。而且只要除掉关羽,掌控荆州,就等于完全占据了长江天险,对东吴的发展更加有利。孙权听后,深以为然。
鲁肃去世,吕蒙接任。初到陆口(今湖北嘉鱼县)任上,吕蒙“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对外加重恩惠,和关羽修好结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羽进攻樊城,吕蒙认为拿下关羽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于是上书孙权,请求以治病为名,带兵回建业(东吴治所,今南京),用来麻痹关羽。孙权同意,公开下了一道文书,将吕蒙从陆口前线召回。关羽得知,信以为真,对后方的担心慢慢减轻,逐步调兵赶赴樊城。
吕蒙回到建业,孙权询问谁可以代替他。吕蒙推荐了陆逊。他认为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陆逊思虑深远,有担当大任的才能。看他的规划筹谋,可以承担大事。而且陆逊没有太大的名声,不会让关羽顾忌,是最合适的人选)吕蒙对孙权说,只要陆逊韬光养晦,不露锋芒,暗中寻找机会,一定能够成功。于是陆逊走马上任,接替了吕蒙。
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陆逊一到了陆口,就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里首先恭喜盟军取得胜利,同时表明对关羽的仰慕,夸赞水淹七军的赫赫功勋。认为这个功绩可以和古人相比,“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即使当年晋文公出师城濮,淮阴侯谋取赵国,也不能超过将军的功绩)。然后假装提醒关羽,曹操不但派徐晃领兵驻扎在樊城附近,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增兵。希望关羽在大胜之后,不要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古人在用兵时,军队获胜会更加警惕)。信的最后,陆逊谦卑地说自己是个书生,粗疏迟钝,愧居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但“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很高兴和将军为邻,钦佩您的威望德行,乐意向您倾诉心中想法,所说的虽然不能合乎您的策略,但依然看出我的内心。如果承蒙您的关注,您一定会明察其意的)。
从这封信便可以看得出来,陆逊不仅文采斐然,智慧和谋略更是非常人所及。关羽在信里只是看到了陆逊的谦卑和不作为,以及陆逊对自己的谄媚和依赖,却没有看出字里行间的阴谋和欺骗。所以,陆逊这一封信彻底使关羽放下心来,对东吴不再有所猜疑。于是关羽完全无视后方的兵力空虚,注意力完全放在应对樊城和襄阳的曹魏大军。
吕蒙智勇双全且成名已久,关羽多少还有些忌惮之心。但吕蒙装病回归建业,换来了寂寂无名的一介书生陆逊镇守边界,关羽自是不屑一顾。如果没有“水淹七军”的大胜,关羽或许会谨慎用兵,做到首尾兼顾。偏偏降于禁、斩庞德如此功绩,让骄狂的关羽更加睥睨天下,认为东吴在后方不敢有所行动,那一切便不足为惧。如此荆州大势,尽在我手。继续前进,拿下襄樊易如反掌,那么携胜剑锋向北,则许都在望矣!
可惜的是,此时的关羽还没有意识到,曹、孙已经秘密联盟出兵。四面皆敌,荆州危矣!
东吴大军原来是虎视眈眈,此时已经是磨刀霍霍了。只是不可一世的关羽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荆州局势,更没有看清东吴一干“盟友”的真正面目。
既无知人之明,也无自知之明,关羽已经走上了败亡之路。
水淹七军,似乎用光了关羽所有的运气。
此后,上天将不会再眷顾于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