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你不需要将每个学科都搞懂,而是要掌握每个重要而独立的学科的主要思想。” ---- 查理·芒格
亮哥想模仿一下“芒格大爷”,试图建立江湖上口口相传、但谁都没见过的跨学科思维,看看这套神功到底有多厉害。
这是第二期:经济学思维模型。
正文:
0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多派欧神说过: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明珠,正如物理学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既然是社会科学,核心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经济学尤其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
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讲义》,将人类面临的基本制约总结为四个: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简化一下,就是:稀缺、耐心、共生与合作。
让我们以学区房的例子,感受一下经济学的魅力。
02
好的教育资源在哪儿都是稀缺的,这一点中外无异。
但问题是,由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哪怕再牛的学校,目前也只能按房产和户籍所在地划片择校。
按说,这是个好政策。
但问题是,中国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衡,想上好学校就必须在好学区买房落户。
因此,“学区房”这个牵动亿万父母心的特殊产业就横空出世了。
按照现在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际上最终通过学区房,还是将负担得起最高费用的家庭筛选了出来,仍未达到公平的目的。
并且,由于学区房的指标用完后,还可以将房子卖给下一家,最后成了一个非常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品,进一步推高了学区房的价格。
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能取代现行的“学区房”政策?
a. 教育资源均衡化
这个太理想了,一时半会实现不了,六环外不可能和二环内的教育资源平衡。
b. 好学校在划片的基础上,对其他优质生源收取一定的“择校费”
看上去会降低一些学区房的热度。另外,也使好学校增加了收入,更好地发展教学。
c. 全市统考,择优录取,且无择校费
完全取消了学区房的热度,一切按分数来。
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最后一个方案好。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不实行这个政策?
a. 与义务教育的理想相悖,使孩子们过早的进入排名、应试的汪洋大海
b. 每天上、下学造成交通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c. 租房等不稳定因素,对孩子成长环境不利
最核心的是第一点:我们是不是要让孩子们从6岁起,就划出个三六九等?
那些一开始就进入排名比较差的小学的孩子,是否会大面积地随波逐流甚至自暴自弃?
这其实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起点公平,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出身已经差别非常大了,如果受教育的起点再不公平,那穷人家的孩子将来就只能继续当穷人了。
因此,实际上目前实行的是第二个政策:划片基础上的“择优”录取。
只不过这个“优”是父母能买得起学区房实力的“优”,而非孩子本身的优异。
这就是第一个经济学思维:理想与现实。
好的教育资源本应得到的额外回报,全让一个毫不相干的“学区房”给赚走了。
03
下面接着说租房。
假如北京市实验二小周边租房子的太多,房源又少,因此价格被市场推的很高。
政府想让租金降下来,于是规定了最高租金。
比如市场价5000元的一居室,最高租金限定为4000元,超过的话就违法。
这样规定以后,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房东各种无理挑租户,比如普通话不标准的不租。
第二,租户要各种打点、找其他额外找关系才能租到房。
第三,虽然是4000元租金,但在合同以外加收房子的维护保养等其他费用,使得实际成本还在5000元左右。
大家看到了吗?
本来是想加强公平,让经济实力一般的家庭也承受得起高额的租金,结果却是谁也没法轻易租到房了。
这是经济学的第二个思维:公平和效率。
看似提升了公平,实则不但没有实现目的,反而还损失了效率。
作者在书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公平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结论是:公平作为手段,最后有可能达到公平的目的;公平为目的,最后一定达不到公平。
04
咱们再来看经济学的第三个思维:看不见的手。
什么意思呢?
经济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破窗理论。
还拿学区房来举例。
假如说你自己家的学区房,玻璃被石头扔碎了,你需要花100元去换新的玻璃。
破窗理论意思是说:只有把旧玻璃打碎,换成新玻璃,才能最大化的拓展玻璃的市场,达到经济的繁荣。
这一理论有什么问题?
它忽略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如果玻璃不被打碎,我那100元钱就可以去买零食、买衣服,一样可以繁荣商品市场,没准对市场的贡献更大。
同理,现在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同样的道理:抵制了中国的钢材,就能使美国本土的钢铁产业繁荣吗?
天方夜谭!
假如美国本土生产的钢铁价高质次,需求方总会找到其他的替代办法,到时候钢铁行业还是照样萧条。
另外,那些由于外贸冲击,丧失了工作的钢铁工人,在其他新兴产业没准能实现更大的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不见的手”理论,可谓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深刻“经济学思维”的试金石。
05
在书中,还有其他经济学思维也非常有趣,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比如说:信息不对称。
假如你在租来的学区房里,想挂一张油画,于是你拿起电钻,在墙上凿个洞挂钉子。
由于是老旧小区,结果一不小心把隔壁业主家的墙凿穿了。
巧的是:隔壁也在同样位置挂了张油画,只不过是梵高的真品,价值1亿美金。
问题来了:由于你的不知情,造成了对方1亿美金的损失,你应该赔偿对方多少钱?
当然,书中还有其他“经济学思维”,诸如个体及集体等:人人都想享受优质免费医疗,但钱从哪出?
一部分人受益,必定要其他人来负担。
06
作者在书中总结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事与愿违”的学问。
“好人做好事”和“坏人做坏事”都比较简单,经济学恰恰是研究一个好政策为何最后落实不下去,或达不到最初效果的原因。
就像非洲那些国家,为何越扶越贫?还有,打压房价,为何越打压越高?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由于人性的复杂,以及宏观层面因果事实的缠绕,很多现象直到现在,仍然很难给出合理解释。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纯正的“经济学思维”提取出来,帮助日常的思考、决策。
最后,亮哥将自己总结的这三个经济学思维再提炼一下,分享给大家:
a. 理想与现实:现实里一项决策很难有最优解,往往是兼顾后的妥协。并且,很多看似很好的政策,最后往往是南辕北辙。
b. 公平和效率:公平不是喊来的、要来的,它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起点低的人只能加倍努力,没人能做你的救世主。
c. 看不见的手:汽车取代马车的潮流,靠几个马车夫示威是阻挡不了的。作为个体的“马车夫”,他的未来在哪?有可能一时看不清楚,但一定不能被旧的思维禁锢。
07
有人说,10年前我没炒房,错过了机会。
有人说,5年前我没屯币,错过了机会。
但有没有你一定能把握的机会?
有的!
在哪?
就在你当下的每分每秒!
从今天起,
早上到公司的时候,别看网页,背几个单词。
晚上躺床上的时候,别刷抖音,读几页原著。
顺着人性走,吃喝玩乐、得过且过。
逆着人性走,天天进步、层层攀登。
你以为马爸爸“淘宝、天猫、支付宝、云计算、大数据”这5大绝学,都是撞大运撞来的?风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努力和艰辛呢?
当你终有一天,将读书、思考当成乐趣和享受的时候。
恭喜你!
距离属于你的机会,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