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副作用——内心戏

大多时候,我会看出来一些人心底的自私,浅陋的,未被表达出来的背后语言,有时候和名挂钩,有时候和利挂钩,有时候和恐惧挂钩。一开始,我会因为有了这样的能力而变得忧郁,焦虑,烦躁不安。因为,满世界去看,真诚的人少之又少。我憎恨过,害怕过,也无奈过。但有一天,在和人交谈时,从细微的动作中,看出他的心里的恐惧和希望掌控外界的欲望时,看着他别扭的言行不一,看着他内心的痛苦,我慢慢释怀了……他是痛苦的……而我们谁又不是痛苦的?

心念少,而纠结痛苦少,正所谓真诚。而心念多,而纠结痛苦多,希望靠自己的世间聪明征服世界的,必然患有因压力造成的外显症状。疾病是症相的一种,说话的方式是一种,气质是一种,还有就是行为或细微动作。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说错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细微举止,这是佛洛依德的表达。

我突然也一下子通透古圣贤的教导,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那非对我们要向善的谆谆教诲,那更是苦口婆心的劝诫我们,希望我们在人间少些痛苦。

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十五年,他回国有个心愿,希望自己能增加所谓的成长磕绊,他觉得在国外生活过于悠闲,日复一日的天上的幸福生活,人变得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只是淡淡的度日。他突然想回来通过闯荡,让自己的灵魂提升,洗礼,他必须要回国面对快速且压力遍布的生活。他讲的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天人与人的生活类别。

人间是道场。自此再也没有别的词汇可以形容人间的意义更贴切了。

我们生下来,就是要不停修正心性的。

光明的心智,是无垢的,是具有良知的,是未被遮蔽的。如王阳明所说,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心存善念、良知,在这五毒的世上,犹如清泉,你无法被毒害。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觉知的看待世界的万物,每一次发生,都是一次成长。

烦恼,即菩提。如佛而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