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的知识,不温习,时间久了,就像从来没有学习过。因此,从今天开始,我将采用写简书的形式,记录、整理+总结,当天所学的内容。故而,均以“学而时习之”为题目,不断更新。
今天(2016年11月9日),记录、整理和总结的知识内容为:一封来自美国硅谷吴军老师的第031封信:《美国私立中学如何教语文和历史》
1.美国学校的家长会形式:一般每学年开始会有一次家长会,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中再各开一次。学年初的家长会是由任课老师介绍自己和教学内容,剩下的两次是家长和每一科的任课老师一对一地讨论孩子的学业和其他情况。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家长会,和六七个老师分别交流一遍,整个半天的时间就没有了。
2.美国的富裕阶层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关心的:吴军老师的大女儿所在的学校,很多学生的家长是财富五百强公司的CEO和高管,或者一些著名的投资人,他们尽管工作很忙,但是学生家长会总是参加。(但是,那些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父母确实不操心孩子的事情。)----我的感悟:要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个好的发展,做父母的,首先要优秀。父母优秀的好处,一是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二是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3.中美家长会的形式不同:中国的家长会,由于孩子们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所以开家长会时所有的家长都坐在孩子的教室里,集中开会,多由每一个任课老师来一一介绍;美国的家长会,在美国的私立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是选课制,每个人学的课程不同,即便是同一门课,不同难度的也在不同教室上,因此,一个班上的同学上课常常不在一起,上课时各自到各科教室去就好了,有点像中国的大学选修课,行政班虽然存在,却没有太大的意义,故而没有固定的教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会是由家长们按照孩子某一天上课的次序,到每一科的教室去开。孩子如果上了六门课,家长就要跑六个教室,每次换教室,中间由五分钟间隙。如此,家长也能体会一下孩子们一天的生活。
4.中美教学内容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1)关于数理化学习方面:在中国,数理化难题做的多,因此考这三门课的难题,美国孩子比不过中国的。但是,单比数理化,如果看谁学的内容多,中国最好中学的学生就比不过美国同档次的中学生了。那吴军老师的大女儿为例,在高中阶段不算是最好的学生,但是高中毕业时就已经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等课程。2)中美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语言、写作和人文科学上,美国孩子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要比中国的好很多。拿历史课教学方法为例,中国的历史课,一般都是老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好的老师可能只是讲课风趣幽默而已,且考试的历史题一般由标准答案;美国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为,历史老师会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四个技能(历史问题研究、资料的理解和分析、论文写作以及最后在台上的表述),考试的历史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他们所谓的好答案,要求从事实出发、符合逻辑的结论,而这些结论不需要一定要和教科书或者主流历史学家的看法一致。这种教学方法,使得美国的好学生都非常能写,非常能说。同时,如美国的英语教学,除了对写作内容要求很高之外,还侧重于向孩子们传递一种价值观。所以,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通过一天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一方面,不知不觉地把好的、适合我们当下社会的价值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让孩子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应该,这就是美国的社会容易培养出更多社会精英的原因吧!
5.补充一条哲理或者方法论吧:MIT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学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跟谁学,因为学的东西早晚会过时,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却可以受用终生。
6.今天的思考作业:如果让你写一篇历史论文,你如何入手?-----我的思考为:从所写历史时代的小人物着手,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其实就是TA所处时代的折射,写作手法借鉴路遥的《平凡世界》。
留言中,吴军老师的回复内容整理,由此可以间接看出吴老师对一些事情的分析思路,这对解决问题会很有帮助:
1.关于写一篇历史文论的看法,吴老师的一条建议为:寻找一个新,是第一步。
2.一名读者写一篇历史论文的思路是选取一段家族历史来反映大时代背景,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为:选取一段家族的历史来切入大时代背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
3.一名读者提问“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回避功课的固定套路和追求高分的束缚?”,吴老师的回复为:美国的课程相对简单,因此取得A不是那么难,难的是要多学很多不同的课程和内容,另外,需要做很多社会活动,因为上好的私立大学需要这些。因此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外。这在客观上倒逼大家全面发展。-------我的思考:那么我们在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也可以采取美国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让自己啃太难的东西,而要让自己尽可能涉猎更多领域更多知识,同时给自己创造条件参加多种社会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如此,会不会很好呢?我决心自己先借鉴实践一下。祝己好运!
4.一位读者想要从“太阳活动与大战争发生或是革命有关”的角度,写一篇历史论文,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太阳活动与大战争发生,这种选题很好。
5.一位读者对美国强调从小学习调查资料、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能力的教学模式很欣赏并深受启发,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其实是用一种研究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这应该是对美国教育模式的补充说明)。
6.一位读者写到“找一个好的切入点,自己特别有感受的,然后搜集资料,诠释我的观点”,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正道。(意味着,吴老师,认同该读者的写作方法)
7.一位读者的写作思路比较宏观,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没有那么复杂,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就事论事就好。
8.一位读者写到“围绕历史事件,应从历史规律的因果逻辑展开论证推理”,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对于一个具体问题,给出看法,证据和结论就好。
9.一位读者写到“美国人的乐观精神的历史渊源?老师能写篇文章么?”,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其实首先是要选观点,还不是怎么写。第二是怎么写。很多时候,要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然后找论据论述。---------我的感悟:我明白了,写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是要选一个好题,然后在世论证分析,而且,写一篇文章不需要前面铺设太复杂,只需要掌握一个逻辑“找出一个具体问题,给出看法,然后再给出证据和得出结论”。
10.一位读者说自己平时读书少,也不会写文章,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写论文的技巧,哪怕是浅显的内容,这对工作有用。
11.一位读者写出了自己的写作思路,大致为从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事件发生的整体脉络,寻找出其中的规律。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关键是要想清楚想得到什么结论。------我的感悟:从吴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篇文章的逻辑自洽很重要,先有一个新颖的观点,然后寻找论据,最终得出被证明的结论。
12.一位读者的写作角度为“我想应该从该事件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如何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角度入手”,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不需要写这么大的题目。-----我的感悟:找一个具体问题,就事论事就好了。文体太宏观,自己不容易驾驭!同理,做事也是,先做好小事,才有能干好大事!
13.一位读者的写作思路是“从事实入手”,认为,很多历史书中参入进很多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够客观。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比较难的是确立观点。-----我的感悟:写一篇历史论文,可能怕的不是太主观,而是怕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
14.一位读者请教一些吴老师关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找到一个有新颖的观点,是第一步。
15.一位读者提问”吴老师您好,在自己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和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针对此,吴老师的回复:你能参加互动,不是被动地听和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写历史论文,首先要找到新颖的观点。------我的反思:吴老师多次强调找到一个新颖的观点很重要,而且是写文章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新颖的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