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很多教育知识,还是教育不好孩子?》

行行有门道,事事有讲究,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首先,以王阳明为典型代表:知行合一。就是学习知道了,会行为,作为,改变。

其次:知难行不难。达到真正的“知”,行自然会出现。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大意:

孔子说:“天生聪明、不学就知道的人是上等;学习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再次一等;遇见困难也不学的人就是下等的了。”

1、生而知之:上根之人(即一生下来就知道,但世上这等人极少, 五百年才出一个,像六祖慧能 王凤仪)

2、闻而知之:中根之人(即听到就能明白,这类人也是少数中的少数)

3、行而知之:下根之人(即只有行动才能知道,我们有99.1%是这类人)

你可以对照以上几种类型,分析自己属哪类人?

铭记刘老师说的精华:

1.知道做不到,不如不知道。知道+做到=得到;明理+实修=成长;心动+行动=有用。

同时,我和刘老师的意愿一样,也很期待有更多像他这样的有正量,有大爱的人一起来推广家庭教育,其推广的速度,就是拯救孩子的速度,并能用生命唤醒生命。所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我先改,他后变,我先改,家后变。实行家庭公约。可是,往往很多公约计划很难实行。

1.说了,做不到。其原因有3方面:

①.计划有问题,是否是孩子自己订的,是否是孩子自己的意愿。

②.心比天高,力比纸薄。自己很想做好,可自身能力却不足。这时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③.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不协调

意识层面想要做好,潜意识层面有很多理由会与其拉扯,有种种理由阻止你前行。

2.计划的执行,又如何做到?

①.计划执行过程要有方法指导,监督机制。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想要结果,却没有教会孩子计划执行方法和机制。

②计划执行的周围能量场不正,诱惑太大,需要家长帮助打造正能量场。

③.孩子的意志力不够。

A、让孩子有过去完成计划后的体验。让孩子自己制订计划,懂得引领孩子:保底目标,争取目标,冲刺目标。计划小步高频:即从简单做起。并及时反馈孩子执行情况。当计划没有完成时,家长要有好心态,接受他的不完美,引领调整计划,完成计划的及时肯定孩子。对计划的执行,原则是常年坚持,不是每天坚持,允许稍微放松,留点弹性。

B、创造正能量圈子,不做事后诸葛亮。

C.训练能力:内外兼修,即外在能力:基本能力(写字速度,注意力等);内在能力:信心、决心、恒心。

        总之,今天的学习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收获,有种心中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在想,我要为自己做人生规划,自己从下根之人变中根之人,该怎么做了。

在孔子看来: 胸怀天下,眼光瞄准世界,有羞耻之心, 严格遵守内心道德规则的人,方为一等人物。能够守住内心,处理好自己周围的事情,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兄长的人,能称为二等人物。没有远大的胸襟和抱负,工作是为了赚钱糊口,能做好工作,言行一致的人,只能称为三等人物。

你觉得孔子的说法如何?自己有哪些想法?欢迎留言分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