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着琅琅上口,写古诗时,既可以记载景色和人生经历,又可以通过诗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古诗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照诗的朝代,可分为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则为近体诗。
说起古诗,就要提起韵律,现代字发音的发音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古代汉语的一声调称为平声,二声调称为上声,三声调称为去声,四声调入声。而现代普通话的发音中,一声调被称为阴平声,二声调被称为阳平,三声调称为上声,四声调称为去声。所以按照普通话发音去写古诗是很容易出现差别的,另外有的地方会用方言,也会导致同一个字发音不同。学会韵律,可研读《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
古体诗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我们熟悉的为《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是五个字一句,起源于西汉时期,乐府体也被称为五言诗。五言也是诗里面最多的一个类别。相对于四言,五言在叙事抒情上更加突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七言是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时期,歌行体也属于七言诗。七言诗的出现,使诗人表达事物上更完整,更有故事性。第一首完整七言诗是由魏晋时期曹丕所作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杂言诗又叫长短句,因为多为七言,又称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绝句依照律句的平仄,主要通过粘对、押韵来形成。粘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例如: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韵,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更加琅琅上口。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绝句一般押平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以押二、四句的韵。有的人认为诗一定要押韵,这是不正确的,不要只是为了押韵,而改变了诗本来的意义。
律诗是唐朝之后兴起的一个诗歌体裁,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一般律诗都是每首8句。超过8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常用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除了每句押韵外,也可二、四、六、八句押韵。律诗的代表诗人是唐代诗人杜甫。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通常分为用典、联想、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等。除此以外,还有修辞手法和抒情方式等,这些在诗词中都会用到,所以,在写诗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技巧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在鉴赏诗时,需要多来方面分析。
在写诗和鉴赏诗歌时,有两点非常重要,为意象和意境。意象是为了突出感情,而被诗人寄托的可以感知的实体。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境界。意象可以组成意境,意象在本质上和意境密不可分,两者虚实相生,共同交融。
常用意象介绍:
1.柳
柳代表惜别,送别。以柳表达对友人的别离不舍或者对远方友人亲人的思念之情。
2.亭
多用于朋友或者知己送别。长亭十里难再寻。
3.鸿雁
代指书信,音讯。表达情感难寄,想抒怀之意。
4.月
望月思亲,思乡之情。
5.双鲤
出自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代指书信。
6.豆蔻
女子年龄芳好,赞美之意。
7.杜康
酒的别称。狂饮杜康尽,一樽安照月?
8.鹧鸪
古诗词常用,表达内心无比惆怅。
9.青鸟
传说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指传信的信使,用作知己寄情。
10.春秋
代表年岁,或者已过的时光。
11.抱柱
典故名,出自《庄子集释》。比喻坚守约定。
12.杜鹃
常用。又名子规,望帝。用来渲染悲伤,凄凉的气氛,或是思归的感情。
13.风骚
《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意为文学或者文采斐然。现指……
14.化碧
出自《庄子集释》,称颂忠臣志士。
15.东篱
出自陶渊明《饮酒》,表达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注:通过以上古诗的介绍和对意象的认识,可以借合景色、环境来写出你心中想要抒发情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