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算起,学英语至今已经有12年了,英语水平嘛,四级考试最高分367分。这12年间,英语的学习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既没有彻底扔掉,也没有持续的努力。
对英语的认识,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一个是大三之前,感觉英语知识就好像是散落在沙滩的贝壳,毫无规律可言,单词,短语,固定搭配,时态,可数不可数,从句,that可不可以省略,等等知识突然出现,就要背一下,还时不时出现个例外,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也不知道该往哪走。
另一个是大三准备考研,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室友也是英语渣,他不懂从哪找到新东方田静的英语教学,看完后马上强烈推荐给我。我跟着从基础课程开始看起,上来先是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词性知识,这时候我觉得还好,因为这么多年来听多了,不过帮我建立了对词性的系统性认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五大基本句型的介绍,瞬间把我震撼了,多年来脑海中那些不知如何安放的零散的语法知识突然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瞬间觉得英语也是有规律,不用靠背背背,可以用母语的交流思维作为基础去推导,让我觉得英语是可以学好的。不过很遗憾,那时候的学习思路还是有些偏差,背单词的惯性依然保留着,总想着先积累一些单词再学语法,这样会轻松,然而对于成人来说,应该倒过来,先学语法再记单词。因为我比较懒,后来一直卡在单词上,也就没怎么去看语法。
先学语法还是先背单词
其实我在刚接触到五大基本句型这样的概念的时候,心中是不断骂着初高中的老师,教的语法知识毫无体系,让学生学的晕晕忽忽的。
不过后来我仔细思考了下,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必然要先积累各种各样的例子,知识,然后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归纳总结,这就导致学生不得不先去零零散散的背一些单词,按着类似婴儿学母语的方式来积累知识。而这种前期的积累,必然是碎片化的,我之所以看到较为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能马上领会,也是基于我曾经的知识积累,否则一样会很陌生。
另外,抽象思维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积累提升的,我在想,可能即便我现在拿着一本写得很系统化得语法书给学生看,他很可能也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不太容易讲解清楚。那么还不如让他一个例子一个例子背,虽然效率低了点,但是应付考试足以,背的多了,题做多了,甚至不用看题干,看选项就知道考点是什么,选哪个答案。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弱,但是时间多,背背背虽然效率低下,但也算合适的学习方法。
对于成年人来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强,这时候学语法反而变得轻松了,通过语法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即便阅读和交流中遇到没见过的情形,也可以推测出对方想表达的内容。
因为人在交谈以及阅读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等到对方完整说完一句话后才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或者说,等对方表达完只是让我们确定他所说的,和我猜测的是否一致。
举个例子,你正在专心的看电视,这时你妈脸色难看的走过来,嘴巴刚动还没发出声音,你就马上关掉电视逃回房间,因为你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她接下来要说的话,“你怎么还在看视,现在都几点了,作业做完了吗,快考试了,还不抓紧复习,一天天就知道玩........”
显然,不管对方想说什么,你都会先根据情境或者背景,脑补出一到多个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直到对方说话结束后,你从多个选项中确定他要表达的是哪个意思。因此,对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丰富的人来说,即便一篇文章有几个单词看不懂,但由于他早就看到过其他类似的文章,所以完全明白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所以,对成年人而言,学习英语,完全可以先学语法,然后通过直接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单词,而不需要刻意且枯燥的背诵。
从单词积累的角度来说,每个单词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出现的频率越高,意味着这个单词越有使用价值,同时它更容易被记住。如果通过阅读来积累的单词话,我们就是直接按单词使用价值从高到低来进行记忆的,这样可以将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从量的角度来说,既然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就不能一个小点一个小点的学,那样很容易又迷失在无规律中。而应该一大块,一大块的学,然后通过好几个知识点的比较,直接掌握其使用规律。
另外,如果有机会和初高中时代的自己交流的话,除了提醒那时的自己要好好背单词和完成作业外,我会劝自己根据日常情景来学习英语,日常对话中,经常是以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的。也就是说,我要有意识的去区分,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们会通常会问些什么,并且应该如何回答。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如果要与别人用英语交流,我不一定非得完全听懂对方说的每个单词,我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直接从大脑中匹配出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并且按照习惯去回答。
在语法理论方法,虽然通过大量背诵和积累,会产生语感,之后即便不明白为什么,也可以根据语感说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这样,在写作上还是会遇到瓶颈,因为这时候的问题已经不是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而我要如何准确表达出我想表达的内容。可以说已经上升到文学的高度,那么必然需要一些理论知识来提升技巧。
初高中语法学习的最大不足是零散,缺乏系统性,而所谓的有系统性,无非就是各个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如同一棵大树。而联系其实大致就分为两种,相似性和从属性。同级的知识之间,主要考虑的是相似性的问题,类似于一根树枝上的叶与叶的关系,具体表现就是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通过画表格来进行比较和梳理。不同级的知识之间,考虑的就是从属性问题,类似于树干,树枝,树叶的问题,可以画树状图,集合来进行区分。
如此反复的通过比较,归纳,自然而然就会描绘出一棵大树,即系统性的知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