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高度又在哪里呢?可以理解为多层次。知识的掌握与探索过程有层次,读书的目的与意义有层次,学习的境界有层次。
问卷调查中,初三年级就有34%的同学写了“很努力,但得不到期望的效果。”家长也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我孩子成绩为什么老上不来?一问他吧,上课听得懂啊,就是考试不会做。”都太想早点看到成效,说白了就是高分。考试得高分者,一定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题做正确,零失误或少失误。从听懂课到这一步,中间还有好多步,还有很多路要走。就好比去学游泳,教练教你技巧,讲解游泳基本知识,你都听得懂,可是跳下水怎么还是不能自如地游呢?道理是相通的。从努力开始到见到明显成效,这中间是比较难熬的,父母与老师往往看不到中间的付出,还指责孩子不努力。而孩子实际在努力,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而望分心切的同学也很难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突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自我怀疑,结果遇到困难或看不到自己或父母老师期望的分数时,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自暴自弃。如此急功近利的心态与狭隘的学习观,这是很危险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妙用宋代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作品,创造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登高企望,执着追求,这是开始。要有目标,要敢于有自己的梦想,要高瞻远瞩,不能局限于眼皮底下。这个层次相对容易,大多数人还是向往美好,再顽劣的孩子,其实骨子里都是向上的。这个层次人与人的区别在于眼界,狭隘还是辽阔。往前走,为第二境界。这一层次那就是实打实地干,不要来什么花拳绣腿。可谓一路艰辛,但依然坚定无悔,那好,恭喜你通关进入第三境界。这个境界里要淘汰一大批人,我跟孩子们经常讲,困难就是用来区分人的。吃不了苦,坐不了“冷板凳”,半途而废,当然出局。最高境界是豁然贯通,终尝喜悦。能到达此层面的寥寥无几。其实,各位学生希望能得高分,考出好成绩,不也要经历这么三个层次吗?明白这个道理,我相信对平日的学习会多几分耐心,多几分坚持,多几分专注。
为谁读书?为什么读书?学习目的与意义层次不同,会影响到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我本来就不想读书,是我爸妈逼我来的。”“快点读书,老师来了!”“要考试了,重点在哪儿?抓紧复习,要没考好,不仅奖励没有了,屁股受罪啊。”如此被动的学能有快乐与成效吗?面对学习,你依然只是工具,你的内在生命力是没有调动的。主动学习,是对知识与自我提升的强烈渴求,是对学习有更高境界的认识。
我们看看当年周总理的学习境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看看另一个令全世界敬仰的传奇人物—“南非国父”曼德拉,44岁时被南非种族隔离政府逮捕入狱,71岁才获得自由。在监狱中写了无数封信,信件饱含了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表达对家庭深沉的爱,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他写道:“一支好笔,也能提醒我们生命中快乐的时刻,能将高尚的思想带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血液和我们的灵魂中。它可以将悲剧转变为希望和胜利。”小小的生命因为这一份崇高的责任与担当而孕育了巨大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只要生命在,一切皆有可能!你身体内能量有多大?内驱力从何而来?真正的学习力在自身!
崇高的使命与担当是一种境界,纯粹的求知也是一种境界。孩童为什么总是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因为生命的纯真,保留了生命与生命的天然联系,个体与世界的天然美好。随着长大,我们渐入尘世,名利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各种琐碎与杂念扰乱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离本真越来越远,静下心专注地探索研究变得异常困难。“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无奈与渴盼。一颗纯粹的心灵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安稳,让我们轻装上阵去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我们自己,哪怕荆棘密布,也不畏惧勇往直前,还可以用心去感受沿途的惊喜与美好。巴尔扎克说过,“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学习纯洁待我们,那我们亦如纯洁地待它。如此才公平,如此才能和谐,如此才能久远。
我想,当学习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需要,融进我们每个人的血液,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成为社会新时尚,此乃最高境界吧。深受观众喜爱与追捧的央视“一姐”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修炼成的?除了从小的功底,即便今天,无论多忙,每天睡前一小时读书,这个特殊时刻要保留,这是她爱自己的方式。有次去夏威夷旅游,有一幕惊讶到我了,十多个穿着泳衣的男女老少,上岸后没有嬉闹聊天,而是坐在沙滩椅上各自捧读一本书,这个画面深深定格在我脑海中。前总理温家宝曾提出希望:“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只有学习的境界高了,学习才会有长度与宽度,长度与宽度又会提升学习的高度,长宽高就决定了你学习的格局,也就是立体空间,只有空间足够大,才能容纳更多,装下更多,你就缔造了一个属于你的王国,你就成了你自己宇宙的中心。你还用整天惦记你那点可怜的分数吗?分数只是一粒芝麻,或者是你宇宙的一粒尘埃,它真的就不算什么了,你就不会把它当作你的全世界,更不会为着那点分数和名次终日魂不守舍,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甚至还要死要活的。你还会担心自己没有牛奶面包吗?都会有的,还远不止呢。
当你专注一个领域研究时,当你以开放的心去探索时,取得的成绩是你无法预料的,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你无法估量的,个人拥有的深度价值感与身心愉悦感是你无法想象的。正如施一公先生在“开学第一课”里提到的,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X射线,马克思·冯·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后来接过接力棒往前走了,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当今X射线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又是怎样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被大众熟知的,就是医学影像技术。还有一般人不知道的,那就是艾滋病和艾滋病药物的发现。我们有一个药叫利托那韦,它上市两年之内,把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80%。这个药非常强大,怎么来的?因为我们人类用X射线衍射技术看清楚了艾滋病病毒里面有一个叫蛋白水解酶的空间三维结构。除医学领域外,在高铁站,飞机场一些安检措施其实都跟X射线直接相关。施一公先生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当学习的格局大了,有了长宽高,我们的学习自然就不会枯燥无比,会体验到学习本身更多的乐趣,会感受到世界更多的美好,烦恼痛苦会减少减轻。无比地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无比地去投入,追梦方可久远。当学习的格局大了,我们脑袋的格局会变大,我们灵魂的格局会变大,我们做事做人的格局会变大。学习的格局不大,人生的格局能有多大?你的格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