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七月与安生》上映,影院里的巨幅海报上赫然印着八个大字:
恋人姐妹,仇人知己。
六月很喜欢这几个字。她问自己,跟五月算不算这样呢。
她们不知道彼此的生日,星座,喜好,以及厌恶,也不会分享闺蜜间琐碎隐晦的心事,隔着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她们更不知道对方经历了怎么样的每一天。
可她们却能在很多个深夜聊上许久,分享一些跟最亲近的人也不会提及的情绪。
五月比六月大一岁,自然也高了一届。
她们通信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认识的话,大概有三年。从六月人生中最灰暗的高三,到如今的大二。
02
两人相识的很偶然,到后来熟络了之后,六月想,偶然其实是冥冥中的一种必然吧。
她们因为一个人而发生联系。
后来她们跟那个人都不再联系。
时间打磨记忆,六月甚至都不太想得起那个人的样子。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有些人,来到你的生命中,或许是把更重要的人带到你身边。
说来可能好笑,她和五月从来没有见过面,甚至不曾听过彼此的声音,最为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空间频繁的留言,以及,微信偶尔的聊天。
六月知道五月顺利通过了四六级,拿了奖学金,当了学校赴泰孔子学院交流的志愿者,一个人独自走过很多城市,还抽空自学了日语。
五月也在断断续续的留言里熟知了六月的生活轨迹。
隔着屏幕,她们看不到彼此的模样,感受彼此的情绪全靠臆想,却熟悉得仿佛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五月总是说,我每次看到你,就想起以前的自己。
六月不说话,她觉得,自己跟五月其实一点都不一样。
六月是打心底里喜欢五月那种女生的,勇敢,自持,自信却不张扬,聪明并且努力。
可是她不是。她犹豫,自卑,胆小到近乎懦弱,无论在哪都只能充当一个小透明的角色。
但就好像自卑自我总是出自一处一样,性格如此天差地别的她们骨子里又同样倔强,固执,原则性高的不得了。
大概因为相似,才会彼此吸引。
六月知道,五月一定也有过一个如自己一般的阶段,孤独,悲观,敏感到神经质。
03
她们都喜欢西安,五月高考失利,却固执地选择在一所西安的工科大学读中文。
而一年后,同样失利的六月放弃了西安,但仍旧念了中文。
关于西安,不再提及,却从未忘记。
五月会在微信里偶尔分享西安几张AAAAA级的天空,六月就会把所在城市的雾霾拍下来,当做回礼。
乐此不疲。
六月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要去跟五月见一面。
踏上绿皮火车,奔赴古城西安,去见挚交好友。想来着实浪漫。
可是五月却很干脆拒绝了。
她说,就像你以前说的,我于你而言,就像一盏灯一样, 走累了就看看,迷路了就看看,永远不需要见面。万一见面了,发现只是一个镜子反的光,那多失望啊。你失望,被你以为是灯的,也失望。
六月觉得她说的很对。
这几年,六月一点点变得成熟,也学会了像个真正的成年人一样掌控自己的情绪。当年那个渴望变得“独立自由有思想”的自己,好像真的有在变成理想中的样子,缓慢却坚定。她越来越有主见,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可唯一不变的是,无论五月说什么,她都觉得对。
她知道她们是永远不能不能势均力敌的。
04
她一直想成为五月。
五月永远比她快一步。
而这种快就好像她大她一岁一样无法改变,她高她一届,提前比她考六级,未来也将比她先迈入社会。
五月有时候会调侃说自己好像是注定要被六月赖上,自己做的一切,都好像是在为她探路。
“不过这样也好啊,起码也在督促我,就算是为了给你做个好榜样,我也不能太差劲啊。”五月说,“小丫头,你也越来越棒了啊。”
六月像以前的每一次那样,开始揣摩屏幕对面的人的情绪,她想,五月一定在笑。五月在朋友圈发过一张微笑的自拍,她见过的。她觉得她笑起来很好看,虽然她不知道五月是不是经常笑。
她不过大了一岁而已,却总是喜欢喊六月小丫头。一副大人的语气。
但幸好,她从来不说教。想到这里,六月笑了。她最讨厌别人说教了。
05
六月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给五月的留言,“有人说我越来越像你。其实我挺开心的,你要知道,我以前是多想成为你这样的人。可一步步走过这段相同的路,我才明白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你,生活得好像从来都不容易,可是你还在前面给我开路啊。别人的想法啊,从来都不重要。我就是想固执,傲娇,如你。他们不明白我们一路走来克服了什么,才会对一个姑娘的自我保护嗤之以鼻。”
她又留了一句,“所以啊,请务必坚持下去。”
给她,也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