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人间失格》这本书,书名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
读完全篇,没有什么感觉,不知道这本书的意义何在,一个可怜之人的一生?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里根基,而这个根基是否牢固,可能与原生家庭、社会关系、后天发展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够单方面的去批判,批判主人公极端可怕的思想。毕竟,倘若可以阳光,谁都希望自己是阳光的。
既然如此,或许只能是在如此畸形中去寻找能够带给我们教益的东西,做到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
目前,我还没有想法,先放一放,希望能够写出一些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上周读完《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又激发了我去读孔孟、老庄的想法。
先人留下的这些宝藏,真的应该好好珍惜,与西方所谓精准的科学相比,我们的《论语》《老子》…,才是更大的道,更深的理。
近来早饭后散步的时候,听的是梁冬对话徐文兵《上古天真论》,解读的是《黄帝内经》,带给人的总是那份质朴与博大,倏忽间听到的都是妙哉。
放慢节奏去阅读经典,到实践中去践行,倘若真的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我想生命必然会遇见新的不同的风景。
《论语》是为人处事,《老子》是修身养性,而《黄帝内经》是让我们更加健康的活,无尽的宝藏就在眼前,却被我们所忽视。
不过幸运的是,何时遇见都不晚,只要行动,路就在脚下。
借用傅佩荣老师的一句话:不要浪费了这学习经典的大好时光。
与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