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否被窃取

知识能否被窃取?

我觉得知识含有几层要素:

1.事实

2. 事实所在的背景和情境

3. 大脑对事实的认知。

少了这三个要素,就不算知识。

在司机与博士的故事中,“司机知识”只是一堆事实,他只机械记住了事实,但没有学会事实所依赖的背景和情境,也缺乏大脑对事实的认知。所以我们不能说司机窃取了博士的知识。

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离开了“情境”这个源头活水,知识的生命力也要打折扣。换句话,知识具有背景和社会性,除了在个体层面外,在历史的纵向发展中,知识也不断颠覆,解构,蜕化,新生。西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不断新陈代谢的历史。

知识所在的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研究范式不同,知识的使命也变得不同,所以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往往换了一个时代就失去了生命。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天文知识是基于普遍性类推思维范式并服务于教皇的产物,到了伽利略牛顿时代,思维范式变成了实证研究,旧的地心说因此推翻。

横向层面,对一个组织机构特别适用的知识,换了一个空间,就不管用,我们常说西方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要针对企业实情做本地化调整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知识最重要的,在于离不开人脑,知识要靠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每一则知识都是事实与心灵的化学反应,情境是催化剂。

知识是人属物种的副产物,知识是会随着人类的消亡而消亡的存在。事实还会存在,但知识不复存在,因为知识具有一个执行主体,那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类大脑。反过来,如果人类不死,一切都将停止,当然知识的生命也将停止。

现代知识密集型企业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叫做知识,但是这个知识是很难被机构所拥有的,知识往往是在机构当中的个人手里,并且个人可以把它带走。大家知道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有个说法叫“U盘化生存”,本来U盘插在一个机器里,然后我拔了,我走了。有一次罗振宇参加柳传志组织的西山会议,柳传志说你罗振宇从你自己的角度当然拔了就拔了,可是很多人拔了之后还是得插到另一个系统,而我们就是那个系统。可以看到这里的一种冲突,组织跟个人在知识、也就是在才智这个领域里的争夺。

知识不能被彻底窃取,是否意味着企业不能留住员工知识?借用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部分程度上是可以的。

比如把显性化的知识放进知识库,但这些显性化的知识还只算一堆事实,离开了员工那个有温度的大脑,离开了知识的背景和情境,这些事实难以得到复用,所以知识库不仅要收集事实,还要创建事实情境,以便尽可能使这些事实顺利移植到其他员工的大脑中。

KM还得做隐形知识显性化,也就是把“大脑对事实的认知”这个要素最大程度地移植到其他员工大脑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识管理始兴于西方80年代,中国晚了大概20年,出现在21世纪初。为什么知识管理恰恰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 一方面是...
    知识管理某李阅读 2,854评论 0 1
  • Given a set of distinct integers, nums, return all possib...
    关玮琳linSir阅读 2,773评论 0 1
  • 周末和闺蜜一起去吃饭看电影,似乎有了闺蜜,你也没那么重要了吧。幻想了无数个和你一起的第一次。仔细想想,发现和你在一...
    凉风袭袭阅读 2,578评论 0 0
  • 又上车了,人生最后的暑假就这样没了。总是对下一阶段的生活充满兴奋,放暑假假之前就设想云云,假期完了,答案出来了,人...
    莉莉_巴西阅读 1,573评论 0 2
  • 手绘图稿,少女漫画😊 这是沫羚大大的新头像!每个人在18岁都是最可爱最美丽的,梦想着穿着可爱的校服,散着长长的头发...
    沫羚sy阅读 5,0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