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爸爸这个角色,可能大家想到的是威严和父爱如山。
但是在印度,却有这么一位“专横霸道”的父亲。
最近火遍了朋友圈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梦想,他想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女儿的天赋,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为了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摔跤世界级金牌。
提起电影中马哈维亚“训练”女儿们的方式,我想用“专横霸道”这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他每天定好早起的闹钟督促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早起跑步,还让她们换上男孩子的短袖短裤。
他让女儿在沙地里练习,在听到女儿的抱怨时冷漠地让理发师将她们剃成短发。
他让女儿去参加摔跤比赛,和一群男人摔跤在摔跤台上扭作一团。
有很多人抨击马哈维亚这种专横的行为,认为他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用女儿的人生做赌注。
但是电影中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个14岁就出嫁的新娘在听到吉塔和巴比塔对父亲抱怨时,哭诉对自己的命运并且表示很羡慕她俩有这样一个父亲。
仔细回想一下,作为父亲马哈维亚不仅在训练上严格要求她们,在训练之余会给孩子们揉脚解乏。甚至为了让她们接受更好的训练,低声下气地去和体育局申请一张摔跤垫。
他真的是一个自私的父亲?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戏里戏外,大家终于恍然大悟。
可是让人心寒的是,大女儿吉塔在进入专业体校后,却对父亲从小对她的训练方法表示质疑与不屑。
最让人感触的是她在一次假期回家时和父亲的对决,吉塔战胜了年迈的马哈维亚。
她高傲地告诉自己的父亲,他的那一套方法已经过时了。
被压制在地上的马哈维亚神情复杂,一脸颓败感。
吉塔忘记了往日自己是如何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一步步走向全国冠军的。
她沉浸在自己的胜利中,站在她父亲的肩膀上摆出居高临下的姿势。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泣不成声了,这不正是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父母的真实写照。
我们长大了,学的很多都是以前父母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
而父母老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会比较迟缓。
仔细想想,有多少次他们拿着手机问我们这个怎么按那个怎么点的时候,
有多少人是以抱着不耐烦的态度去回应的。
我们对孩子缺乏耐心,对父母也是,却忘了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当初是谁耐心地一步步牵着我们走。
对父母来说,我们是孩子,对孩子来说,我们是父母。
处于中间角色的我们,或许都应该明白一点:孩子真正的成长,并不是战胜父母的那一刻,而是开始懂得感恩的那一刻。
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可是大家都忽略了,要想顺利通过成长这场考试,就得补上感恩这一课,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
当有一天,孩子终于学会了感恩和付出,那才能算是真正完全的成长吧。而这些,也是我们需要教会给孩子的。
那么,该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从小孩子学会感恩呢?下面总结了4个小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
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潜移默化。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3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4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在意也不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