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多么熟的旋律,儿时的河畔,只要一到汛期,偶尔也能遇见放排的。竹筏、木筏,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初期,没有现在的汽车运输那么方便,只能将砍伐的树木编制成排,(木筏、竹筏)顺流而下,至于漂去何方,在那里交易,我们无所得知。(放排)是我们当地的方言。
只要不是汛期,我和传说最喜欢在河里网鱼、捉虾,由于生态平衡、儿时的伙伴们捕捞从不落空,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最有特色的鱼儿是那花斑鱼,全身色彩鲜艳,嘴巴还很大,身上的花纹特别清皙,可惜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诗人爱酒,更爱诗,几杯下肚,梦境里情景再现,便写下了长篇佳作,《屋呢》。诗人捞住的不仅仅是星辰,捕捉更多的是闪闪发光的银火虫,把银火虫装进玻璃瓶中,照亮整个童年生活。
虽说诗人醉酒了,但是高悬在院子上空的月亮可是真的,在黎明时分,青藤上的露珠在白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涨了水的池塘,鱼儿的家园显得更宽阔,肥猫在岸边来回的跑着,盯着池塘浮出水面的鱼儿干着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