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多少天被潦草忽略,挑战自己,徒步华山


华山

提起“三山五岳”,三山的说法多,没法统一。但五岳,祖国的五座名山,还是知道的,东岳泰、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中岳嵩。

西岳的华山,以险峻著称,“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 ,这山名气大,吸引多是户外登山客们吧。好风景多了去了,我更向往别处。

离家几千公里的这座名山,只是听说,我为什么要去登这样一座难攀的山,如果不是某种契机很难成行。

上华山,是弟弟的主意。纠结之后我乐得省心由他攻略和安排。

选择五一长假后和六一之前这个时间段,图的是气候适宜、关键人也比较少。属于淡季。

临近日程我还是有点慌了,浏览到几个五一期间的旅游视频,又是大风又是暴雨的,那些人抓着索链举步维艰,道道险象,攀爬不完的台阶,一看就是个拼体力和耐力的活。 弟弟反复地问,行不行呀、你要有思想准备,这次爬山可不是那么容易哟。我说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爱宅家久居办公室的我,户外运动少的可怜,早晨起来跑个800米就气喘吁吁的。 某年夏季,文友们组织去仙女湖,当时可没有路,上山只能凭骑马或徒步,6公里的行程,我体验到一把体能极限,自己不但被远远落在大部队后面,身上的所有背的东西被同伴取走,就这样磕绊绊好不容易找到湖边。

那是唯一一次的长途跋涉登山了。

弟弟说大概要爬六七个小时,路程接近十公里。

据说韩愈(韩退之)上华山云游,下山时走到苍龙岭处,见到左右沟壑万丈,刀削峭壁,风刮着大小石头坠落,他心惊胆寒,体力不支,一步也不敢迈,以为自己要离开人间在此处长眠,遂哭着写了一纸书信扔下山去,遗嘱交待。可见上山容易下山难,更可见华山的险峻陡峭。

苍龙岭处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顺利登顶。

17日晚23点20 分飞机抵达咸阳机场,弟弟先我下的另一班飞机,我们在T3会合已近凌晨,接着赶145公里以外的华山脚下。

虽然累点,但可以安心地次日准备上山。

弟弟选择住的玉泉宾馆,就在步行走北峰的登山入口处附近,非常方便。

18号,我们把多余的行李箱寄放在宾馆。  “不要带太多东西,能减就减,到时候你会发现哪怕手中多一瓶水,你都想扔掉。 爬不动时…… ”  好吧,我只能精减了又减,本来想带个热水杯和拖鞋。

就这样还是填满了一个背包。怕山上夜里气候降温,还准备了薄羽绒服厚袿子。主要是带了好多瓶水,脉动、白开水、矿泉水、电解质水……为了即将开始的徒步,我还私藏了一招,爬山有劲法,以备不时之需,徒步时用。

18日这天,天气晴朗微微有风,弟弟说是个好天气啊。感谢店主给我俩赠送了手套,说这个是必带的,比登山杖管用。

12点13分,在山脚看见标志性的招牌 一一  华山门向前600米,由此步行登山。

此时的我感觉自己储存的能量十足,这不就是像走个平板道吗?缓坡,台阶,没啥难登呀。兴致高昂四处浏览,看见什么都要驻足拍下。

弟弟冷哼还没开始呢。负重的背包在他那儿,我除了身上斜挎的小包,几乎再没东西。

12点24分,验票正式进入登山景区。

我们选择的是北上西下,徒步上北峰顶,休息一晚,再去中峰、东峰、南峰、再去西峰,坐西峰索道下山。

弟弟说这是最经典的爬山途径,第一次来华山的首选。坐个索道直接上去多没劲,体味不到一步步走过攀爬登顶的感受。 我说旅行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你这倒好,直接上难度,徒步爬一座山。

其实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考验,觉得自己还有点恐高。

就这样,壮烈地出发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不疾不徐,状态不错,饱览四周的景致,看群山的势态,留意脚下山道旁的笔迹古物,此时你走过的道路前人们早踏过,几千年下来,人已去道完善,况且最早时哪有路啊,还不是得有人开山探路,修建凿路不知道有多艰辛,凝成的气韵文化飘荡在山中的一草一木、一碑一阶上。

18日拍

时间临近中午越来越热,走在崇山峻岭中开辟的石道,沿石阶拾步前行,看那些经过几百年的群山蜿蜒交错,大片的绿色树木植被遍布,闯入眼晴的树枝上多绑有在红布条带,有的树枝竟然能挂满,组装成特有的祈福树,山谷下隐约可见流水在石头间穿行。

行人稀少,静寂中更能听到纯粹的风声、鸟鸣声、流水声和远处的人声。当然还有自己沉重的呼吸声。

山道旁沿途的商店还不少,古朴而现代,设有凉亭桌椅,路过的人可以休息和补给。西瓜黄瓜苹果西红柿摆满显眼处,在自来水的冲洗下显得色泽新鲜。黄瓜10元钱3个,越往上走物资包括水会越贵。

我已由最初的闲庭信步、气定神闲到了步履沉重、气喘吁吁,眼前有上不完的石阶。其实这一段路径地势算开闯的,陡度不大。真正的险关还没到呢。

行至莎萝坪大概中午3点,坐下已经不想起来,双腿肌肉酸痛伴痉挛之感,头晕脑胀瞌睡的,真想找个地方躺下好好睡它一觉,“不行了,不行了,我爬不动了”  我躺在长登上,摆烂状态。弟弟担忧嚷道 “这还早着呢,三分之一不到,还得继续走哟……”

只能起来,揉揉膝关节敲打双腿外侧,喝了瓶弟弟买的东方树叶茉莉花茶,感觉好些了起身继续走。

18日拍

很快到了毛女洞,我们进去一处寺庙样的院内,彻底修整一下。弟弟也饿了,要了份泡面吃。我也吃了些零食,要了2杯白开水喝,这水入口温热地滑下,胃也舒服起来,胜过任何的饮品。

毛女洞是我体力上的分水岭,自此后,身上那种徒步的困乏感渐渐消褪,取而代之为爬山的状态,感觉可以持久而有节奏地走下去啦。

到了传说中的回心石,前面就是最难爬的千尺幢了(难关之一),此时体悟到中国字词的绝妙,“爬山”,一个“爬”字道尽真谛,因为你需要手和脚并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才能上到山顶,“登”太轻飘了,“走”也不现实。

感谢石阶旁深深扎入石壁的长长铁链,它们能给予行人最直接的帮助,戴着摩擦点的手套,否则,这一路抓过来,估计手早就起泡了。

千尺幢我来了,仰头看去,如刀斧削过般的峭壁中间有条密布的石阶盘旋,这里陡度很大,据说超过70度,有一段快80度了吧。这大概才算真正地攀爬吧。起初我没多想,恐高也屏蔽一边,反正左手抓紧铁索,右手握着没喝完的水 (舍不得扔掉) 手脚并用上台阶就行了,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到一种幽深幽暗的幽闭状态,人紧贴石壁,它好似直立起来的深渊,脚下踩踏的台阶越来越窄,勉强侧放脚掌后跟只能悬空,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粘稠,万事万物消失仅留下你自己……  一阵恍惚,我在干嘛?回头望下面,深井般的峭壁隐约露有人头,腿不自觉地开始颤抖起来,竟不能再迈一步,人如挂在壁上,是否下一秒就会跌落?  弟弟在下面喊,让我抓紧铁链,把右手的水放下坚持慢慢爬,快到头了,我仰头果见昏暗中有道光亮呈圆形明晃晃地召唤,定了下神,接着爬,终于到了洞口处,道拐一边,终见天日,我坐下再回头有些庆幸,带点后怕,还好还好,我终于还是爬上来了。

等弟弟上来,我们一阵感慨和说笑。

18日拍

接下来的两关:百尺峡和老君犁沟,也许是因为有了走千尺幢的经历,我没有再怎么心惊胆战,脚下如上了发条,疲惫中有着上山的乐趣。

古迹词字随处可寻,名人们上山总要留下自己的印迹,正如我初登山时见到脚下仰卧的刻字, 右写:昆仑折腰普天仰止;这有多大气,可惜左边拍模糊,不知道应对哪句。

学生时代津津有味地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行程中恰遇一处,院落两边柱上刻着一组大字,正是熟悉的“飞雪连天射白鹿”  、“ 笑书神侠倚碧鸳”,江湖的气息迎面而来,想当初论剑华山、叱咤风云,多少儿女英雄演绎过激荡的故事,那是很多普通人曾有过的英雄武侠梦。

扯远了,18点50分到了北峰,迈过那道象征着胜利的石门标志,坐下,终于可以好好歇歇。北峰的傍晚,阳光依旧,微风拂面,四周山脉颌首,悸动里透着欣喜,这是种征服后的快感。

找到提前定好的宾馆“云台山庄”,山上缺水,七百多一晚的房间不能洗澡、没有卫生间不带餐饮,唯一奢侈的是有纯净水,还有10L左右的壶装用水,刷牙洗漱烧开水足够用了。

放下包,赶紧出去,赶在天黑之前去著名的北峰地标打卡地,那里可是有金庸老先生亲笔题下“华山论剑”的石碑。四方形的大平台确实如“云台”,还感觉像个舞台,四周栏上挂满了红色带子、金锁还有福袋,很多很多的人登上这里,把心里的祝福祈愿通过结一个带子长留此处。

黄昏的落日,眼晴里看到的色彩和氛围永远比手机拍下的丰富和意韵。 一年之中有多少天被潦草忽略,真正停驻脚步遥看日落的时刻弥足珍贵,只此一回,就在此时,落日余晖恋恋不舍,你也恋恋不舍,好时光更容易稍纵即逝,那就用图片和笔记下吧,2025年5月18日的19点,北峰的云台,落日正隐于山峦。

其实北峰不是最高, 石碑显示海拔1614.7米,因位置居北,四面悬绝,山势险峻,为华山重要的一峰。

看到了一处翻开的书形石雕,我戏称它是一部天书,被四山环绕,云雾飘荡下更显神秘,这才知道华山还被称为 “财富山”,原来西岳主金,金属“财富”,这种财富泛指不仅仅为物质上的吧。

为什么叫“华山” 呢?查了一下: 高空上俯瞰,东、南、西、中四峰组成华山全景,形状似莲花,因此古人又称之“花山”,因古时“花”、“华” 通用。

明天,观日出,接着拜访其它的四峰。

5月18日拍

5月18日拍


2025年6月补记  风铃手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