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暴雨如注、洪水肆虐,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总有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总有一枚枚闪亮的党徽在危难时刻熠熠生辉。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不仅是一纸文件,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自然灾害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防汛救灾中展现出的强大组织力和战斗力,生动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回望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各种风险挑战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抗击自然灾害到应对突发事件,基层党组织始终是凝聚群众力量的核心。1998年抗洪抢险中,无数党员写下"生死状",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长城;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基层党组织迅速重建,成为灾后恢复的中流砥柱;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社区党组织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这些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危急关头,越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在当前的防汛救灾斗争中,基层党组织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他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组建党员突击队,划分责任区,包片包户开展救援。某地洪灾中,村党支部连夜转移群众,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城市社区党组织24小时值守,排查隐患点,组织抽排积水。这种高效的组织力来源于日常扎实的党建工作,来源于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基层党组织如同一张牢不可破的安全网,在风雨中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
广大党员在防汛救灾中彰显了舍生忘死的先锋本色。有党员连续奋战数十小时,双脚泡得发白仍坚持巡堤查险;有党员把自家物资让给受灾群众,自己却忍饥挨饿;还有党员在激流中冒险救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些感人事迹不是偶然,而是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自然流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不仅是一个光荣称号,更意味着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在群众眼中,这些满身泥浆、疲惫不堪的党员身影,就是最可信赖的依靠。
防汛救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交出了合格答卷。他们不仅奋战在抢险一线,还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更为可贵的是,许多地方党组织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体现出长效治理的智慧。这种将应急处突与常态治理相结合的做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广大党员要时刻准备着,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只有筑牢这道"红色堤坝",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风雨砺初心,防汛担使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防汛救灾中的表现,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为民情怀。这种在危难时刻显现的组织力量和先锋精神,正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愈加坚强的密码所在。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挥这一政治优势,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