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01
8年前,我们只知道有个杀鱼特别利索,眼神非常犀利的“杀鱼弟”;
8年后,一则一男子因与父亲吵架喝下半瓶百草枯后送往医院抢救的新闻吓死了众人,
才发现,该男子就是8年前的“杀鱼弟”孟凡森。
7月31号下午,孟凡森帮父亲到一家水产店算账时,因为黑鱼的价格到底是“11块5”还是“11块3”与店主引起了争执。之后父母一直骂他,因不满父母亲的做法,小孟喝下了百草枯试图自杀。
幸好及时发现,立马送进医院抢救,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最近已经出院回家养病。
看到这个新闻,我在痛心孩子怎么如此想不开的同时,也痛心他的人生经历。
10年前,我们看到的是红极一时的“杀鱼弟”;
然而过了10年,他依旧在帮父母卖鱼为生。
10年后,20年后,他会不会再次因为这一眼看到头的人生,而对自己失望之极。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起步错了,一辈子都将偏离轨道。
有人说,他们家穷,没钱供那么多人上学,只能牺牲老大;
有人说,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家长能有什么办法?
即使有好心人资助孩子上学,8岁的小孟还是选择回去继续杀鱼。
他的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挣钱干活才是硬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待教育的态度,决定孩子对读书的兴趣。
连父母都认为读书无用,一个8岁的小男孩,怎么可能会对读书感兴趣?
8岁的小男孩,选择了自己认为“容易”做的事,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父母的格局,就是一个孩子的起跑线;贫穷不是借口,天赋不是原因。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还是更为广阔的人生。
02
同样是家境贫穷,家有三个孩子的父亲范玉华,却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学霸。
范玉华家有三个孩子,生活拮据,他们租房租了20年,含辛茹苦带着3个小孩挤在60平米的出租房。
父亲范玉华靠在工地上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日子过得很艰苦,
两个男孩晚上只能睡客厅,妈妈和姐姐睡一间房
但他始终认为:“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资”。
小儿子范泽宇对自己第一年高考的分数580分并不满意,他想要复读一年考上更好的学校,但又担心家里花钱太多,无力负担。
可是父亲依然支持孩子的决定,如今,范泽宇以高考成绩676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我想,在工地上帮父亲干活的范泽宇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该是多么激动。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强大武器。
谁能预料,10年前在工地帮父亲搬砖干活的那个毛小子,在以后的10年,20年,又会经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这条跑道上,是追逐父亲的背影,还在追逐世界的脚步,看父母对待教育的态度,就已经知道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朗读者》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把老师的作文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成了《早起的虫子有鸟吃》,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郑渊洁是这个班上最没出息的孩子”。
后来,老师开了一个班会,全班投票表决,把郑渊洁开除了。
本以为父亲会对他很失望,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了一句:“没关系,我在家教你”。
父亲并没有因为孩子被学校开除,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不上学,父亲就在家教。教育的缺失从来不在学校,而在于家长。
父亲对儿子的陪伴与教育,发现了儿子写作的天赋,最终,成就了中国一代童话大王。
试想,如果没有父亲对教育的正确认识,那个当年被学校开除而辍学回家的小孩子,只有小学文化的成年人,在社会上单打独斗,又会踏出一条怎样的路?
04
教孩子卖鱼,孩子未来,就只会卖鱼;教孩子教育,孩子的未来,可以有无限种可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待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教育的看法。
如果父母对教育抱持一种“读书无用,赚钱有用”的态度,孩子对待教育也会一样。
你的眼界只在井底,那么你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贫穷绝对不是限制你眼界的障碍,对教育的重视才是扩大一个人眼界的力量。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育,更要注重自身的成长,把自己的格局变大,孩子的未来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