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四月,一场春雨过后,孩子们散步时经过去年种的红豆杉旁,只听到有孩子说:“红豆杉长高啦,我们来和他比一比吧。”听到他的话,孩子们都惊喜地跑过去:“我高,我比它高。”这个问题引发了最初的测量活动,红豆杉有多高?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基于此。我在户外游戏区域投放了软尺、卷尺、直尺、纤维卷尺等测量工具。观察幼儿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月10日上午8:45
第一次游戏
观察对象:辰6岁3个月
婷6岁5个月
观察地点:户外草坪
户外自主游戏时,辰发现了我投放的测量工具。她拿起软尺,拉起软尺的一头往外拉着。当他手松开的时候,软尺并没有往里面缩。她拿在手上仔细看了看,按了按中间的按钮,尺子就缩回去了。辰笑着说:“好了”。她拿着软尺来到秋千旁, 一手拉着软尺的一边固定在秋千的一端,另一只手拿着软尺盒往秋千的另一端拉着,固定好另一端后。看了看软尺上的数字说:“30、40……。”她看了看我:“老师,帮个忙。”我轻轻走过去。辰说:“”老师这是多少啊?”我低头看了看软尺上的数字说:“40后面的1就是41,40后面的2就是42呀。”听了我的话,她说:“我知道了,是42。”我也跟着说:“对,是42cm。”
我们的声音把子涵和婷也吸引过来啦!婷也拿着一把软尺,她说:“我来量量这边吧。”说完就看婷拿着软尺在量着秋千座椅的宽度。辰凑过去说:“”是多少呀?”婷说:“20。”辰说:“我告诉你啊,这是20cm哦!”“哦,20cm。”婷说着。
观察分析
1.从我投放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测量特别感兴趣。测量也是大班孩子必须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2.从辰和婷使用测量工具时,知道把软尺的一端固定在物体一端,然后再拉着软尺固定到物体的另一端进行测量可以看出她们是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有误差。
3.对于软尺上的数字,孩子们只能读出一个一个的数字,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
支持策略
1.分享环节时,白板上一张张孩子们测量时的照片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浓烈地兴趣,有的说他们在量秋千呢,有的说他们在量小路呢,还有的说这些工具在哪儿啊?
2.提醒孩子们测量时测量工具一边对准测量物体的一边,然后将卷尺尽量放平贴着测量物体拉直进行测量,如果随意摆放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4月22日上午9:20
第二次游戏
观察对象:媛6岁2个月
宜6岁4个月
观察地点:户外草坪
今天的户外自主游戏,媛来到收纳箱旁找到了软尺,他拿起软尺来到大秋千旁。在秋千旁转了一圈儿。然后蹲下,一手拉着软尺的一端,对准秋千椅背的一头固定好,另一只手拉着软尺盒紧贴着秋千椅背向前拉,直到秋千的那头固定好。她又回头看了看左边的软尺有没对齐,最后看了看右手边。
宜走过来说:“我们去量一量那颗青桐树吧。”媛说:“好的。”说完就向青桐树跑过去。媛说“我蹲下,你往上拉。”说完媛蹲在青桐树旁,两只手拉着软尺盒这头,固定在青桐树根上。宜则垫起脚根,贴着树桩往上拉着软尺的另一端。一边拉一边说:“太高了,够不着啦!”媛说:“软尺要直的。”“好的,知道啦。”宜又对媛说着:“看看是多少?”媛说:“1、5、0……这是多少啊?”宜说:“我来看看……应该是150吧,我们问问老师吧。”媛和宜拿着软尺走过来,指着数字对我说:“你看这是多少啊老师?”“你们刚刚说的是多少啊?”宜说:“她说是1、5、0,我说是150。老师,你说是多少啊?”“你们说的都对呀,这个数字是由1、5、0组成的,连起来读就是150,150cm。”宜对媛说:“记住啦,是150cm。”
观察分析
1.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2.测量青桐树时,因为孩子们选择的是150cm的软尺,150cm并不是青桐树的高度由此可以引出问题。
3.测量过后,有可能孩子会忘了数据,记录很重要!
支持策略
1.出示测量青桐树的照片,让两位孩子分享的同时,适时提问:“150cm是青桐树的高度吗?”宜和媛回答“不是,是从树根这边到手指的这个地方的高度。”我又提出“怎样才能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150cm是到这个地方的高度”的问题,由此大家展开讨论,有的说可以选择用其它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有的说可以在150cm的地方做标记。
2.继续提问,怎样才能记住很久之前测量的数据,引出测量后要及时记录。
4月24日上午9:05
第三次游戏
观察对象:轩5岁11月 程5岁10月
辰6岁1月
观察地点:户外软质地旁
户外自主游戏时,轩和辰选择了纤维软尺,轩说:“我们来量这个滑滑梯吧。”辰说:“怎么量啊?”“要不量那条路吧。”轩接着说。“好的。”说完两人向着小路走去。
轩说:“我就站在这边,你拉着卷尺往那边跑,一直到路的那头。”说完轩蹲下,辰拉着纤维卷尺的一头,向路的那头跑去。到了路的那头辰也蹲了下来,轩喊着:“把尺拉直啦。”辰拉拉卷尺,把卷尺一头对准地面放好,然后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问:“是多少呀?”
轩顺着卷尺一边走一边说:“ 这是10、20、30、40、50、60、70、80、90,这里怎么有个红色的1?”这时程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他们一边数着一边往前走“这是红色的2、3、4、5、6……23”。数完他们笑着地对我说:“是23。”
辰一拍脑袋说:“要记录啊,要不然会忘了。”轩赶紧拿来记录本,开始了记录!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