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本质上同哲学一样是一门历史的科学,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学学说本身,更显而易见的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是历史性的经常变化的材料,政治经济学所发现的规律,也是由多数的特殊到少数的一般的规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正是这些关系。正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说:“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基础,生产是交换的前提,但交换不是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的前提是存在并且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孤立的个人是没有办法进行生产的,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关系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就是指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如机器、厂房、土地、原料等等)的所有问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依据社会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一般地,把人类社会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并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生产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要发生关系。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做生产力。生产力是由人和生产资料两个因素构成的。在生产力中,劳动资料占据着重要因素,劳动资料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生产力的差别。但是,劳动资料不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一定程度上作为劳动资料的科学技术,也不能算作第一生产力。正如列宁同志说:“全世界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如果他们能活下去,我们就能拯救一切,恢复一切。”
劳动资料要靠人来创造,科学技术要靠人来发明与发现,通过人来使用,通过人来发展。没有人,就没有工具,就没有技术。人的根本只能是人本身。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使得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体系就叫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整体而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生产方式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因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所引起的,所以生产力一般地表现着主要的决定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先进的生产力时,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就必然被一种能与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取代。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发展的过程,是在同一定的生产力的矛盾的、运动的过程中展开的。
生产力的真正的大发展,真正的解放总是在生产关系变革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力大发展,也是从资产阶级革命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土崩瓦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并“稳固”后才出现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而代之以新的生产关系。但是,种种历史事实表明,旧的生产关系的消灭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旧的生产关系的彻底扬弃,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斗争才能实现。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落后的上层建筑被扬弃而成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为新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国家机器,如军队、法律和国家机关等政治制度和同这些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哲学等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起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在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中,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改变时,“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也就是说,当旧的经济基础瓦解时,上层建筑的瓦解必然要随着瓦解,但并不是“自动的推出历史舞台”,必然要在种种领域进行长期地存在着,必然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创设”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必然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所以,如果无产者不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