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Alamofire框架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个
Swift
版本的很强大的网络请求库,再深入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了解一下跟网络协议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下的概念内容和背景来自百度百科TCP/IP协议
概念
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不是简单的一个协议,而是一组特别的协议,包括:TCP
,IP
,UDP
,ARP
等,这些被称为子协议。在这些协议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就是TCP
和IP
。因此,大部分网络管理员称整个协议族为“TCP/IP
”。
产生的背景
Internet
网络的前身ARPANET
当时使用的并不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
),而是一种叫网络控制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
)的网络协议,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设计者们发现,NCP
协议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以至于不能充分支持ARPANET网络,特别是NCP
仅能用于同构环境中(所谓同构环境是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运行相同的操作系统),设计者就认为“同构”这一限制不应被加到一个分布广泛的网络上。1980年,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中的TCP/IP
协议研制成功,也就是说,TCP/IP
协议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实现互操作。1982年,ARPANET
开始采用TCP/IP
协议。TCP/IP
始于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为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ARPAnet,Internet
的前身)开发了TCP/IP
。TCP/IP
的迅速流行要归功于它的低成本、可在不同的平台间进行通信的能力和它开放的特性。“开放”的意思是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和修改TCP/IP
的核心协议。TCP/IP
是Internet
实际采用的标准。UNIX
和Linux
一直都使用TCP/IP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也以TCP/IP
作为默认的协议。TCP/IP
协议的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早于OSI
参考模型,故不甚符合OSI
参考标准。大致来说,TCP
协议对应于OSI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IP
协议对应于网络层。虽然OSI
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标准,但由于其开销太大,所以真正采用它的情况并不多。TCP/IP
协议则不然,由于它的简洁、实用,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TCP/IP
协议已成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的首选协议,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协议分层
TCP/IP
协议族按照层次由上到下有以下各层,层层包装。
应用层
这一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
TELNET
使用TELNET
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
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
使用FTP
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网络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 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 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数据链路层
这是
TCP/IP
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
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与HTTP关系密切的TCP、IP
IP协议
IP
协议的作用在于把各种数据包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对方,其中两个重要的条件是IP
地址、MAC
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由于IP
地址是稀有资源,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一个IP
地址,所以我们通常的IP
地址是路由器给我们生成的IP
地址,路由器里面会记录我们的MAC
地址。而MAC
地址是全球唯一的,除去人为因素外不可能重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IP
地址就如同是我们居住小区的地址,而MAC
地址就是我们住的那栋楼那个房间那个人。
TCP协议
- 如果说
IP
协议是找到对方的详细地址。那么TCP协议就是把安全的把东西带给对方。各有分工,互不冲突。- 按层次分,
TCP
属于传输层
,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什么叫字节流服务
呢?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不知所以然,所谓的字节流服务(Byte Stream Service)
是指,为了方便传输,将大块数据分割成以报文段(segment
)为单位的数据包进行管理。而可靠的传输服务是指,能够把数据准确可靠地传给对方。一言以蔽之,TCP
协议为了更容易传送大数据才把数据分割,而且TCP
协议能够确认数据最终是否送达到对方。- 为了确保信息能够确保准确无误的到达,
TCP
采用了著名的三次握手
策略。
通过上面的概述,引来了咱们的重点知识问题:
-
TCP
建立连接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或四次? - 为什么又出现了四次挥手?什么是四次挥手?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解答这个问题。
三次握手
一些名词解释
SYN
:发起一个新连接ACK
:确认序号有效PSH
: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FIN
:释放一个连接RST
:重置连接URG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
)有效Sequence number
:Seq
序号,占32
位,用来标识从TCP
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
,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Acknowledge number
:Ack
序号,占32
位,只有ACK
标志位为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1
。establish
:建立,创建
三次握手流程
所谓的三次握手,即是建立TCP
的连接,是指在建立一个TCP
的连接时,需要客户端
和服务端
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
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
执行connect
来触发,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看到上面这图,感觉怎么样?一脸懵了吧,看看上面的名词解释吧。
- 第一次握手:
Client
将标志位SYN
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
,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
,Client
进入SYN_SENT
状态,等待Server
确认。- 第二次握手:
Server
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
知道Client
请求建立连接,Server
将标志位SYN
和ACK
都置为1,ack (number )=J+1
,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
,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
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
进入SYN_RCVD
状态。- 第三次握手:
Client
收到确认后,检查ack
是否为J+1
,ACK
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
置为1,ack=K+1
,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
,Server
检查ack
是否为K+1
,ACK
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
和Server
进入ESTABLISHED
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
与Server
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四次挥手
所谓的四次挥手即是终止TCP
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
和服务端
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
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
或服务端
任一方执行close
来触发,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由于
TCP
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
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
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
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
。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上图描述的即是如此。
- 第一次挥手:
Client
发送一个FIN
,用来关闭Client
到Server
的数据传送,Client
进入FIN_WAIT_1
状态。- 第二次挥手:
Server
收到FIN
后,发送一个ACK
给Client
,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
相同,一个FIN
占用一个序号),Server
进入CLOSE_WAIT
状态。- 第三次挥手:
Server
发送一个FIN
,用来关闭Server
到Client
的数据传送,Server
进入LAST_ACK
状态。- 第四次挥手:
Client
收到FIN
后,Client
进入TIME_WAIT
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
给Server
,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
进入CLOSED
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上面如果是一方主动关闭了连接,另一方被动关闭的情况,实际中,可能还会出现同时发起主动关闭的情况,如下图:
总结
简单的总结一下,关于TCP/IP
相关的网络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没有提到的、深入了解到的东西,因为在这里,我们只是为了探索Alamofire
框架的一些前瞻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基础,并不是需要深入底层去了解网络TCP/IP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其他资料,有很多的,我这里就不深入了。接下来的文章,我们会慢慢的深入我们的主题 -- Alamo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