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阴历初七,是大部分上班族开始上班的日子。一个想法从初一到初七都萦绕在上班族的脑子里:我不想上班。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在初七这一天,坐在冰冷的办公室里,惊讶的发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自己居然有了“三年之痒”:我想辞职。
职场的“三年之痒”好比婚姻的“七年之痒”。当婚姻步入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二人对婚姻的憧憬、缺点的包容、家庭的琐碎、人情的世故、子女的宠爱的耐性达到极点,很难再有更多惊喜、新奇,更多的是疲于应对。而对于职场来说,三年也是一关,任职三年内的人发生跳槽的几率最大,1-2年还是新人,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有限,理想目标茫然,第三年的时候开始成为职场“老人”,会有人选择开始跳槽,而“三年之痒”到底意味着什么?
1
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些人基于父母的人生规划引导、家族产业承接、极专业性培育、极度兴趣爱好追求、生活现实所迫会提前安排自己的人生,从迈出校园,甚至是出生起就规划好了职业追求,但这是极少部分,大部分人还是依旧徘徊在工作三五年却依旧找不到职业方向、人生价值方向的茫途中,而一辈子未寻求到职场成就感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在一个兴趣爱好不与职业契合,或者漫无目的的强迫性工作环境下,3年是一个极限,他们开始寻求转变,寻求新的开始。
2
更多的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却不钻研途径。我经常问我的兄弟姐妹、朋友、同事,你的梦想是什么?不管能否实现,只是一个夙愿。他们说:赚钱。我每天早晨醒来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我的梦想是什么?晚上入睡前也会思考:明天我要怎样过的有意义?通过交流,我发现像我这样的人还是属于少数,那就庆幸了,如果如我所思,而且还是个悲观主义者,那生活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就太辛苦了。后来,我思来想去,我们的理想不过是途径,而往往最简单直接的反而是最潜在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出名或者发财。在从“职场小白”到“老人进阶”,“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者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提拔、想加薪,而甲方却认为你还值得考验和锻炼,在一成不变的工作和无望的苦等中,跳槽成为了一种选择。
但是,跳槽却也是新的开始,事实是大部分跳槽并不成功,通过跳槽谈判甲方或者以3年工作经验选择更高薪职业其实并不明智,加薪也加不了几个钱,有远见的生财之道一定是钻研赚钱的途径。学习一门技艺、培养丰富的人脉、投资赚钱的项目、懂得理财之道······这些都是在职场外需要做的课后作业,如果你发现这几样你一个都没有,那么,你要深思这3年的工作经历,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如此这样,还敢跳槽?这是一种头脑,一种勤奋,一种投资,如果这样都做不到,即使跳槽,结果也并不乐观。
3
大部分人逃不过环境的阻挠,更逃不过自身的慵懒懦弱。“三年之痒”,就好比懒惰、懦弱、敏感、自满的湿疹遍布全身,你痛快的挠,爽了一时,却痛了半生,留了一辈子的疤。“人之初,性本惰”,全身都是懒懒肉。没有人是不追求享乐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了苦的。对工作分配的不满,对工作同事的厌恶,对地域环境的嫌弃,对家人不支持的自暴自弃,是我们前进的阻挠,但绝不是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懒惰,是懦弱,最后还要以其他借口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抚慰,“这不怪我,怪别人更幸运,怪自己生的差······”,那就是自欺欺人,无人可助了。
其实,“三年之痒”不过是一个转折点,回顾总结三年来的经历,对自己做过的事是否满意,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起色,三年是不可逃避的三省吾身的起点。这个转折点因人而异,到底选择因循守旧,还是选择革故鼎新,全在自己。我更希望不要“三年”一“痒”,我更希望“年年痒”,“日日痒”,安逸的生活并不好过,时刻鞭策才能不断奋进。
任何人千方百计都不能使别人失败,而一个自我否定就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