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了初中,开始思考未来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和小学的要做个科学家、发明家之类的会不同,可能会更具可实现性。这样的理想,据说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可以变成未来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般而言,这样的发心发愿,可以称之为“初心”。
最近很流行的词叫做“不忘初心”。那么,你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很喜欢画画,一直都想做个画家,就算天赋和成就不足以做个画家,也想从事与画画艺术相关的工作。小时候,父母送她去兴趣班学习美术,她也是兴趣盎然的。
最后,她选择的职业道路是稳定的公务员。
你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最后的兴趣,可能都会让步于现实的中考、高考,以及未来的仕途。你我的初心,会变成谋生的正式工作之外的“望洋兴叹”。幸运的人会将原来的理想继续作为兴趣,坚持下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柱子之一。
在千人一面的教育体制下,在万众焦虑的教育现状下,孩子如果能独树一帜,不能跟随大流,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学这样一条路下去,好像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钱人,选择出国留学,一般的家庭,就在这条国内教育的道路上,一路杀过去。我们总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走,包括我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想看,我们养育孩子的初心又是什么?是希望他出人头地,希望他光宗耀祖,还是希望他平安喜乐,有着自己喜欢的人生?
说来好笑,无论是在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小时候的理想,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考虑过的。若被问到“初心”是什么,也会一脸茫然吧。
我曾经翻看过我的初中日记,里面写着我的理想是做“无冕之王——记者”。但在大学中文系毕业之际,我并没有选择这项职业,因为我的身体无法承受记者的舟车劳顿,我羸弱的神经需要安静的睡眠,需要规律的生活。于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职业中,糊里糊涂地去了银行工作。
实际上,银行的工作根本不适合我。在曾经可供选择的职业中,公务员、中学语文老师我都没有选择,公务员固然不是我所喜欢的,但选择了自己并不适合的银行工作,多少有些随大流的意思。那时候,对职业缺乏了解。其实,我去逛街,总会有人以为我是老师,我去运动,也会有人以为我是大学老师。
说起教师的职业,我的父亲从初中开始,就建议我念师范中专,中考我没有听取他的意见。高考,我的父亲又建议我念师范大学,我仍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报考广东最好的大学,自己最为喜欢的专业。
这也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没有什么可以遗憾。
如果说我还有那么一点点初心,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不时写作,不时阅读。希望自己可以让孩子多一点摸索,多一点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