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做课,都是一种成长,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技能,都能给我以锻炼,给我以启示。
周三备课确定由我来上青年教师汇报课时,心里便打起了小鼓。粗略估算了一下时间,从备课到试讲,算上清明节中间有六天,时间应该来得及。
可是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还没来得及跟家人说我这几天要备课可能有点忙时,老家来电话,周四婆婆就要回老家,孩子爹也刚好赶上月末忙请不下来假,纠结一晚上终于决定由我请假看娃。于是,我的“六天”就在“妈妈抱”“下去玩”“看小蝌蚪”中过去了一半。期间师傅季老师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在清明节假前把课先讲一遍,我看看身边的小鬼头,只能惭愧的说“估计讲不了”。
终于迎来了清明节假期,把孩子往他爹怀里一推,赶紧开启备课模式,之前已经把课本、练习册、教参和我手里有的资料过了一遍,大致的确定了一下重难点和我打算拓展的东西,接着我又去网络上查找资源,看别人的课件是如何设计的、看别人的课是如何上的。看过十个左右的课件和七八个教学视频后,这节课的大致轮廓便有了,然后开始敲定细节。因为我备课有一个毛病,就是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总用不顺手,即使是一样的素材也要自己重新做一遍,这就导致了我后期制做课件的缓慢。现在回想讲课前一夜的情形,我真想说,“我再也不拖延了……”
因为时间仓促,周三上午第三节课我邀请了师傅季老师和备课组长宋炳超老师来帮我听课把关,真的特别感谢组里老教师的帮助,尽管组里其他哥哥姐姐们因为调不开课没法听我的试讲,但他们鼓励的话语给了我信心和力量,真的特别感谢!季老师和宋老师也针对我这堂课的预习检测、知识小结、中外交通设计上给了很好的建议,因为时间紧凑,没有涉及的难点问题我们打算暂且搁置。试讲过后我又利用中午的时间调整了一下课件,下午第一节课便带领学生们奔赴“考场”。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有疲惫也有收获,更多的是学习和成长。在专业方面,崔老师点出的错别字让我更加留心细节的重要;魏老师“一带一路”的建议让我对后一子目的理解更加深刻;季老师、宋老师、崔老师对不同学情的分析以及以后应对的办法更是让我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特别的感谢课后孙校长和周校长对我这节课的建议和鼓励,前辈们的帮助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支持我前进。生活上,这次的备课过程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拖延症的危害(害我瞌睡又不能睡),所以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在这只“拖延的猴子”跑出来抢夺“理性的方向盘”时,能够多想想瞌睡又不能睡这只“恐怖怪兽”,帮助自己改掉拖延的这个毛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