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有道理是一套有趣的汉字视频课程,视频课程的观看年龄相差还是挺大的。小到两岁,大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甚至高年级学生。当然,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体验,也获得了不同的收获。接下来,我作为资深的汉字思维老师,将学习对象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向大家分享不同的学习方法,希望 “字有道理”视频课程能影响到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小朋友喜爱。
3至5岁学龄前
首先,我们针对3至5岁学龄前小朋友来说:建议父母每天能抽出几分钟时间,陪伴小朋友一起来看“字有道理”视频课程。
因为父母的陪伴,能给予孩子快乐,能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也能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不断反观自己,实现父母的自我成长,营造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陪伴过程中,我们就把视频当动画片放给孩子看,再和小朋友做一个亲子互动。
我们以“目”这一集为例,小朋友看完之后,可以结合视频向小朋友提出问题,问一问小朋友:这一集讲了一个什么字,“目”字为什么是一只竖着的眼睛 等问题。
由于古人书写的竹简小朋友没有见过,脑子里没有概念,父母还可以找来图片(建议有机会带小朋友到博物馆)让小朋友看一看,再用小纸条、小木条等代替做一根细细的竹简,让小朋友用粗一点的笔写一写,画一画。亲身体验之后,他们就能感知到为什么有些汉字会竖着写。
在互动的过程中,如果有些问题小朋友回答不出来,我们可以再引导小朋友回看一遍视频,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视频中去寻找答案,以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看视频的过程中,父母除了跟小朋友交流所看动画,培养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小朋友去模仿,跟着视频做一做,让他用肢体语言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
例如观看“大”字一集视频之后,我们可以让小朋友模仿做一做动作:“宝贝儿,刚才在小视频里讲到”大“的时候,说到了一个动作,人们一般是怎么做这个动作的,你能做给妈妈看吗?”相信小朋友会很积极地响应。
然后父母再因势利导,强调:原来,“大”就是一个站立着张开双臂的人,他的形象很大。(“大”在做组字构件时,一般表示人的意思,例如:驮、达、奇、奔等,这里的“大”都表示人)这样小朋友就能体会到“大”字的意思,为以后在汉字中正确地理解“大“的意思打下基础。
学习“女”字一集后,可以让小朋友照着“女”字古文字的样子,模仿女子的坐姿,在地板上坐下来。妈妈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体验,让他们知道“女”字就是一个跪坐着、双手交叉的女子形象。让小朋友看到这样坐,能展现出一个端庄的淑女形象,还可以顺势提醒小朋友坐有坐相,什么样的坐姿是好的。
之后,家中如果有橡皮泥或轻黏土,妈妈也可以和宝贝一起动手捏一个泥人。这样,通过玩耍、模仿,以及亲身体验,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互动,变成了可以和父母一起沟通、玩耍的游戏,慢慢地,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习,喜欢上汉字。
5—6岁幼小衔接
接下来,我们针对5—6岁幼小衔接的小朋友来说一说。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孩子也往往会产生诸多不适应。为了帮助小朋友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家长们也会为他们做好诸多准备,包括开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注重识字学习。
为了更好地和小学衔接,识字要求也会更高,不但要求会认读,也要求能识会写。所以在学习“字有道理“视频课程的时候,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的方法外,还可以给小朋友安排一个固定的看视频的时间。
我们可以规定,每天幼儿园放学后,或者晚饭后,让小朋友看几集“字有道理”视频课程,并结合视频下面练习题检验小朋友的学习效果。每天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小朋友一到这个时间点,就知道自己的学习时间到了,慢慢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小朋友还可以拿出纸笔,跟着“字有道理”视频课程一起写写画画。古文字的书写,让小朋友如同绘画。借助古文字,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创作出一份独特的绘画作品。汉字的书写,让小朋友认识到笔画的演变,汉字为什么这样书写,写字的过程中边说边写,让小朋友对汉字会有更深入地了解。书画过后,再引导小朋友,将铅笔、橡皮、本子等学习用品放回原处,让他们慢慢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6岁以上小学生
最后我们来说说6岁以上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说之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字有道理”动画小视频这款文化教育产品字有道理”视频课程,是以好字在出版的《小学语文字词通解》作为剧本,而这本《小学语文字词通解》是根据教育部审定的全国通用的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基础进行编撰的。
在这本书里,我们对教育部教学大纲里要求一年级学生掌握的会读会写的核心汉字,做了一对一地深度讲解,和丰富的文化拓展。虽然汉字对应的是一年级教材,但教材并不限于一年级学生使用,很多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甚至是成年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
因此,小学生在观看完“字有道理“视频课程,我们建议再配合阅读《小学语文字词通解》,既是对小视频内容的巩固,同时,教材又是视频很好的知识补充,内容更加的丰富,这样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汉字文化。
另外,在每一课小视频的下方,都有配套的习题,小学生看完视频再结合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但是,每一集的视频由于比较短小,不能将相关的汉字都一一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短短的一分钟视频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
所以,建议在进行汉字学习之后,小学生可以结合“字词通解”教材,自己试着去添加不同的部首去理解汉字的意思,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最后,再对照课文,把汉字、词语放到文中去阅读理解,增强汉字在语境中的应用。
除此以外,学习汉字也不要只局限书本、视频之上,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学于书本,实践于生活。在生活中,汉字的场景再现,或者在场景中能够得以应用,对于小朋友来说会更加有成就感。
例如:在视频中学习了“口”字,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小朋友去看看门口,发现洞口,找找窗口。
学习了“云”字,就带小朋友到户外,看看蓝天白云,让他们观察层叠的、卷曲的云朵。
学习了“竹”字,就可以让小朋友到竹林边走走,了解竹子丛生的特点,摸摸竹节等等。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在第二季“字有道理”视频课程里, 会有更多和生活场景相结合的例子, 比如 “豆”本是一种容器,现在被借用代替“菽”表示豆类的总称。
所以,我们在外面火锅店用餐时,就可以引导孩子,豆捞就是到“豆”这种容器中去捞取食物,而非到火锅里去捞取豆子吃。
我们的理念,就是强调知识不是死的,而是可以和生活紧密结合的, 不仅让知识更立体和生动, 而且也能让你和孩子更好地感知生活。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最后,感谢大家对“字有道理”的喜爱,让我们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感兴趣的朋友加我微信f1582854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