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赐闲堂”。这23年中,他留下了一大批作品,在身后由家人结集镌版,是为《赐闲堂集》。书中诗文内容涉及的各方面很广泛,但是一有机会,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总是自然地在笔下流露。"诗文中有不少暧昧、隐晦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然而我们并不能草率地认为他的著作有意欺人。
自古以来,治理黄河就是我们帝国的一大难题。由于河水流经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随着河水顺流而下,沉积于河床;河床过高,一旦遇到洪水,就极易冲决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每次决口,生命财产的损失均不可胜记。可是对于这一问题,中枢的唯一办法,就是责成总理河道的御史妥善处置。
1590年,本朝的一个被称为“方大醉"的下级军官,听到军士报称蒙古骑兵侵掠边境,他就单人独马冲到出事的地方。然而在申时行看来,情况并非没有缓和的可能。他不能相信力克已经下定了全面战争的决心,因为他的同盟并不团结,并不是每个部落都愿意放弃互市的利益而与本朝作战。
到了1585年,这一大案件才被彻底了结。于是此后有好几个月太平无事。到了1586年初,常洵出生,郑氏被册为皇贵妃,立储的争执已经肇始。但就在这前后,万历已经发现他想做的事情统统不能做到,于是他想励精图治的念头就一天天减退。
申时行是一个敏感的人,他具有窥测旁人心情的能力。他办事的原则基于对本朝政治制度的深刻了解。在这种特殊的制度之下,人君和人臣务必互相迁就互相让步。倘不如是,一方面坚持大义所在,丝毫不放松,则只有逼使对方采取消极态度。
多年之后,申时行辞职家居,追思往事,他既不埋怨皇上,也不自己。他在著作中只是提到了年轻人不知世务,轻举妄动,以致并得事情不可收拾。
当时的万历皇帝真是精神焕发、励精图治,对申先生提出的要求也全力以赴,极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