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来问,说自己前老板愿意花比原来薪资水平多50%的金额来要自己回去做新项目,这个是真是假?
我想在这个朋友已经离职了的状态下,外加离职的时候又是和平离职,没什么深仇大恨,自然没有挖坑的必要。
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朋友需要的是了解清楚新项目的产品和发展潜力,为自己的长远做打算,不要只被眼前的利益就给诱惑了。
1
为什么前老板还愿意舔着脸要求辞职的员工回去,虽然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比较少,在这里足够合理?
其实这个是效率选择题。
比如从杭州到上海,坐火车的话,普通列车的票价是25元左右,需要花2个小时左右,而高铁的票价是75元左右,花费1个小时。
单从票面的价格开看,节约一个小时要花费50元,应该经过严格计算自己的时间价值来进行取舍,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当一个人体验过了高铁的时效,之后再也难以接受普通列车的速度,除非真的是没钱。
比如最近国外经常称赞国内的电子支付普及率,感叹微信和支付宝的强大,其实用习惯的人都知道,习惯于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的人,往往会对现金的掏钱、数钱、给钱、找钱、装回找零的过程抓狂,太复杂了,而实际上也只是快了十几秒而已。
比如习惯了地铁的快速、直达和便利,假如再体验回老式的公交,那真的是分分钟要跳脚。
在这里前老板找前员工回去,无非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前员工工作效率高,效率越高的员工带给老板的利润就越高,这是个很赚的选择,工资提升只是一点点让利行为,无伤大雅。
2
效率的提升,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因为效率的提升将带来更多的细致、高效分工协作,整体降低消耗和成本。
在职场也一样,有个朋友说起一个现象,就是晋升速度快的人,往往晋升频率高,在职场走的更远,而晋升速度慢,或者不晋升的人,往往很难晋升,或者晋升频率很低。
这也是一个效率的选择。
一个人快速在周围人的竞争中胜出,那么就会得到最优先的晋升机会,同时会因高效和优秀而被认可。那么在下一次有机会时候,自然就会把机会考虑给到心里最优秀、最高效的人,这样做省时省力,不用再把每个人都考察一遍,考察也是很花力气的。
同时因为第一次晋升,获得了机会,机会最能高效锻炼出来个人能力,这样会更显得这个人有实力,足够优秀,就成了良性循环,之后的机会越来越多。
而晋升慢的人,会因为一次次的竞争失败而被标签化,自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被选择性的遗忘,自然需要长时间的改变来加强上级的印象,同时因为缺少机会锻炼,个人成长速度很慢。
所以职场就像行舟,不进则退,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3
选择高效是对时间成本的现实利益取舍,在现实利益取舍之外,还有时间成本带来的时机成本。
马云和马化腾之间一直存在这样的较量。
马云一直羡慕马化腾做社交的流量入口,其实不止是羡慕,更是嫉妒和恨,所以一直尝试阿里各种社交化,比如来往,比如微淘,比如芝麻分,比如过年玩红包。结果都是失败而告终,最后被编成各种段子或者梗。
马化腾一直羡慕嫉妒马云的电商变现能力,以前全力打造QQ商城、拍拍网,还做过高朋团购狙击聚划算,最后的结果也是以失败收场,腾讯把自己的电商项目都打包出售给了京东,自己专心的玩社交和游戏去了。
这都是错过了时机,时间过去了,机会已经没有了。
当马云把电商做到一家独大,已经比较充分的占据市场的时候,时机已经没有了,第一会越来越好,后面的人再有钱也没用,时机没有了。
同样马化腾做社交一家独大,已经充分的占领了市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持续优化,在这个方向人,别人再有钱,也玩不过他,没机会了。
职场也一样,市场在变化,职场也在变化,当有机会的时候,抓住了就会上一个台阶,而在下一个机会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只是在等待,因为时机没到。
当行业在快速发展,公司在快速发展,机会相对会来的多一些,当行业发展速度慢,公司发展速度慢,则机会相对很少。
在职场理想的状态是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在行业和公司快速发展期获得时机扶摇而上,而不要在行业发展速度慢,公司发展缓慢的时候,只能选择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