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切片007:什么是“赋比兴”?

《诗·大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前面讲过,是《诗经》中作品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最常见的(同时也是公认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简单来说,“赋”是直接描述,或叙事或抒情;或平铺直叙、设问自答,或建立对话,批评议论等,不一而足。“比”是以一物比一物,一种特征比喻另一种特征,包含有明喻、暗喻、借喻、隐喻、博喻等多种形式,手法多变。“兴”是由一件事或一种东西,讲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件东西;两者之间,或许兼有比喻,或许没有,又或者两件事物毫不相干;通常由物及情,借由起兴的事物甲,引出心中想要陈述的乙,借以议论、抒情,为后面的内容“暖场”。

这倒不是说,《诗经》中除了“赋比兴”,就没有别的表现手法了。现今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基本都出现了。比如对偶、夸张、设问、拟人、排比、顶针、借代等等。之所以强调“赋比兴”,是因为这三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辨识度最高、内容覆盖最广,也最广为人知。

“赋比兴”虽然是公认的表现手法,但也不是毫无异义。著名学者杨照先生就不太认同“赋比兴”的分类方法,认为用“赋比兴”的理论去分析、欣赏《诗经》,去生搬硬套,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没有那首诗,能用纯粹的“赋”、“比”活着“兴”能概括的,多半都是互相掺杂穿插。这样的分类,也会极大地破坏想象力和审美。

这里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就对吗?”非但《诗经》的欣赏不能囿于前人的说法,其他任何文艺作品的欣赏都是如此。毕竟,读诗还是一种很个人的体验,不能用前人既定的框架来框一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六义是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
    天马酒仙阅读 6,876评论 0 1
  • 若回到三年前,或再早一点点,英雄和狗熊,大约是一定要选如齐天大圣那般的人物。 孤独而又厉害的英雄。 上达天庭,下至...
    二木酱酱阅读 3,325评论 0 1
  •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
    伟伟仔阅读 4,332评论 0 0
  • 鼓励咨询课最后一天,我给自己设定回去之后要迈出的一小步是整理课堂笔记,可是两周了始终无法进行下去。因为在整理笔记时...
    证通幢阅读 1,5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