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栉风沐雨,7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从崛起、到奋进、到富强。有太多的历史时刻,值得铭记;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值得述说。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只是撷取了建国70年来七个历史片段,这是大事件的波澜壮阔,也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每个片段,都给人满满的感动;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感怀。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四万万民众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而升国旗、奏国歌,更是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感提升到了极点。
或许我们不曾了解过,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升国旗仪式,为了保证不出故障,踩着国歌的节点,将国旗分秒不差的升起来,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艰辛与汗水。
在影片中,第一小节《前夜》就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为我们还原了在建国之时,国庆大典前夜工程师和相关人们的紧张与忙碌。
黄渤饰演的林治远是电动升旗组的主要负责人。为了保证在开国大典时升旗的万无一失,他们做了无数前期的工作。虽然家近在咫尺,也数月不曾回去。
在以1/3比例缩小的模型上反复实验,但总有意外的状况不断出现。当开国大典以倒计时的方式越逼越近时,明知道最终问题会圆满解决,但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不由的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当一个个问题逐渐得到排解时,已经是9月30号的夜晚了。但这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又来了:金属材料的阻断球材质不理想,必须用铬、镍等复合材料铸成的,才能保证其硬度和强度。可就只剩下几小时的时间了,上哪里去找材料呢?
相关人员几乎是陷入了绝望之中。最后,一名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爬上屋顶,用高音喇叭向市民们求助,希望能获得这些材料。
广播是发出去了,但一时间毫无反应。正当他们气馁时,闻讯赶来的群众竟络绎不绝的上门了。他们有拿来锅盆勺子的,有拿来小孩子的长命锁的,甚至有人不惜献出自己昂贵的金条。这种种场面,怎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只可惜,这些东西并不符合要求。最后,还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授提供了学校仅存的样板,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材料有了,可组装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天安门升旗的旗杆那里,把位于顶端的阻断球重新安置。
长安街上,人头攒动,车子行进十分困难。好不容易开到附近,因为戒严,车子又不让进。这真是急死人了。情急之中,他们弃车跑步前进。和时间赛跑,他们没有退路。
旗杆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林治远必须亲自动手安装。可是,他患有恐高症,平常一点的高度,都会让他面色苍白、恐慌不已。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他不允许自己退缩。于是,他艰难地向上攀爬,每向上一步,都需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因为紧张,汗水数次濡湿了眼眶。
终于,一步一步的,他接近了目标。深吸一口气后,取出焊枪。那耀眼的火花,犹如绚丽的烟花,为祖国的生日点燃了最美的瞬间。
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没有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持,也许,就没有国旗自动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开国大典当天,当毛主席亲自按动按钮,五星红旗迎风冉冉升起,那一刻,也被永远定格在了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