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控制的概念,特点,范围层次,功能
(1)概念:管理控制是衡量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控制的3要素: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特点:(与机械控制的区别)
机械控制:实质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反馈,纠偏措施即刻付诸实施,而管理控制需要分析偏差原因,进而纠偏,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机械控制比较好把握,主要是科研投入,而管理控制不仅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管理控制的独特特点如下:
①整体性:管理控制是全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全员的责任,控制对象是组织各个方面
②动态性:机械控制高度程序化的,是静态的,而管理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不会一成不变。
③对人控制并由人执行:努力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④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管理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
(3)控制的功能
控制是管理职能链条上的最终环节
适应环境的变化;限制偏差累积;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降低成本
(4)控制的范围和层次
范围:物质资源控制;人力资源控制
层次:基层一作业财务控制;中层一结构控制;高层一战略控制
2.有效控制的特点
整合性;控制作为管理职能之一,必须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充分整合到组织系统中
客观性:控制系统应尽可能提供详细无偏见的客观的信息
准确性:选择合适精确的绩效衡量方法,避免误差
适时性:及时获取偏差信息并采取行动
灵活性:灵活的控制最好通过灵活的计划实现
经济性:保证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控制工作的过程
(1)制定工作标准:不能完全用计划来代替标准,控制标准的数量要适度。
四种常用标准:时间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
(2)衡量实际的工作
(3)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
(4)评价实际的工作并采取措施
4.控制的类型
(1)按过程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①前馈控制:集中注意进入组织的各种资源,使他们在转换之前就得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
优点:防患未然,避免事后控制对已经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
不针对具体的人员,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冲突
缺点:需要的前提条件比较多,要求管理者有大量准确可靠的信息。
2现场控制
在工作正在进行时进行的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优点:亲自指导,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及时纠偏
缺点:容易受管理者个人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制约;
应用范围比较窄,对于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几乎无法进行:
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下属积极性。
③反馈控制
在工作结束后进行的控制,集中于工作结果,对结果测量比较分析后采取措施,矫正今后的行动,
最大弊端:在矫正之前,偏差已经产生,但在有些情况下,这是唯一可选的,能为评价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者互为前提和补充,应综合使用。
(2)按控制的方式划分: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层控制
(3)按控制运用的具体手段: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
补充问题06真题:现场控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控制的标准要能精确确定,问题,成果容易衡量的工作可以多采用现场控制的手段,在控制之前,要先制定好控制标准
(2)要采用恰当方式,不要让被控制者产生抵触
(3)控制工作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结合,相互补充,需要综合运用
5.在控制中,标准过多或过少的弊端分别是什么?
(1)控制标准是对工作预期成果的规范,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通常是在一个完整的计划程序中选出众多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工作预期成果作为控制的标准,标准要适度
(2)标准过多:会失去重点,违背关键控制点原则,标准越多,控制的环节越多,影响正常的计划进度,影响控制的效率,影响创新。
(3)标准过少:标准不能过少,不能依赖单一的控制标准,对于关键点的选择,要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控制点,使管理者对整体状况有全面的把握,如果标准过少,不能使管理者把握全局,达不到控制的目的。
良好的控制来自于对关键点的选择,这种决策能力也是判断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标准。
6.为什么说对于控制过程,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重要?
控制过程中,衡量什么涉及控制对象,关键点的选择,如何衡量涉及控制方法具体手段的选择。
(1)选择控制的对象是选择控制方法的前提,控制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控制对象的特点,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2)衡量什么属于管理中做正确的事的范畴,如何衡量属于管理中正确的做事的范畴,衡量什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员工追求什么,具有指引作用,只有保证衡量什么与目标相符的情况下,如何衡量才能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3)衡量对象是一个变动的范畴,以环境,目标战略重点等变动而灵活调整,其选择方面会直接影响控制活动能否实现该日标、另一方面,也会对评价对象产生影响
(4)选择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第一步,控制关键点的选择关系到管理者能否实现对组织整体状况的全面把握。
7.为什么加强控制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
从制定目标到目标实现的一段时间内,组织内外环境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阻止目标的实现,甚至要求对目标本身进行修正,因此,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者预测变化,作出反应,这种环境探测越有效,持续时间越长,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组织在激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1)通过控制,可以有效的监测计划的实施,灵活的依环境变化,调整计划,使计划与环境相适应;
(2)通过控制,可以将外部信息与内部资源相统一,有利于企业根据收集的外部信息,重新分配内外部资源,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保证企业稳定运行,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8.根据控制理论,造成实际工作与工作计划偏差的原因,分别采取哪种措施消除偏差?03
实际工作中的偏差,有可能是计划本身不合理,也可能是由于工作失误,环境变化以及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需加以区分的采取纠偏措施。
(1)计划科学合理,由于工作失误或管理不佳造成的偏差,这时,需要对工作和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纠偏,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作与计划吻合。
(2)计划原本科学,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不可控因素造成大幅度的偏差或者组织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了经营方针与原有计划不吻合造成的偏差。这些情况下,原有的计划变得不合时宜,需启动备用计划,或调整重新制定计划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3)计划本身不科学,标准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切实际,需按实际情况调整或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9.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计划:计划为员工指明行动的方向,指出组织活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描绘组织未来的蓝图;科学的计划为员工设置了既有挑战性并能实现的目标,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目标管理是计划的有效方法,使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2)组织:组织设计,职权设计能将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组织通过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来激励员工;组织使员工形成有凝聚力的有机整体,规范成员活动,团结协作,实现组织目标;灵活柔性分权的组织结构,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学习有利于员工共享信息共同进步,不断更新知识技
能;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成员的交流,增强归属感。
(3)领导:
领导者能为员工指明方向,清除行动障碍,帮助指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授权,发挥下属才干;有效沟通,了解倾听,满足下属需求;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
(4)控制:
形成明确合理的目标;有利于使领导放心授权,及时反馈;通过绩效评价,是绩效与收益挂钩,调动员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