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论语》中读到这样一句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所谓幸福,应该是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的东西。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幸福的抽象性,决定她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内心自然迸发出的一种情感。她的偶然性也决定了我们不能人为的去规定幸福的时间。我们希望死死地抓着她,可她又像调皮的孩子,偷偷从指缝溜走。我们摊开双手给她自由,她又会惊喜的跑到我们面前。
如果说,幸福没有具体的形态,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她,感受过她。可如果说幸福有具体的形态,我们每个人见到和感受到的幸福又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意识形态不一样,所以对幸福的感知和标准也不一样。
幸福的标准有很多,现在人们更多会偏重于物质标准。为了提升物质生活不停的奔波,住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子,手里有更多的票子……似乎已然成为幸福的人。人们聊天通常也会围绕这些来展开话题。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把物质的贫瘠和不幸的生活划等号。我不鼓吹贫穷,但也不认同物质是幸福的主要标准。所谓幸福,快乐,究其根本,不过是内心深处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更来自于生活中每一次细小的感动。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物质上我是十足的穷光蛋。可我每天却依然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幸福。就像我跟朋友说,我知道我穷,但是我穷的开心啊,还穷的心安理得。当然,这种幸福感来自于精神的丰盈还有一个个让我感动的生活片段。是一份份暖暖的爱,一片片动人的情,支撑起我贫瘠生活下这份幸福的生活。
跟大家分享几个暖心片段。
暑期高强度的上课模式,让我身心疲惫。中午在办公室看书,不想看着看着,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朦胧中听见有脚步声,由急促渐渐变得微弱,似乎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还没来得及睁眼,声音又消失了。
就这样,在这盛夏的中午,我趴在书上,贪眠的睡着。渐渐的,我听见有读书声,一个人,两个人,似乎是一群人,声音越来越大。我懒懒的睁开眼睛,下意识的看时间,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缓缓的站起身,寻着声音走出去。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笑魇如花。只见一年级的小朋友围坐在桌子前,手里拿着《论语》,专注的看着,大声朗读着。那稚嫩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成为这夏日里最别致的交响。
原来,她们早就已经来了,本想跑过来叫我,发现我在睡觉,就又悄悄的退回去,怕吵醒我,悄悄的拿出书来读。可读着读着,声音就大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刚才我看到的这一幕。
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不舍得打扰我睡觉而不去叫醒我。多么自觉的孩子啊,在老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自己知道读书。而我,又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老师啊,可以见证她们每一份成长。
上课时,无意间发现一个小朋友桌子上有一个三角形的拼装架子,里面装了一直笔,远远看去,特别有艺术感。我走过去拿起来,发现原来是笔架,随口对孩子说,这个真好看。
下课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怯生生的走到我面前,手里拿着那个笔架,轻声说:“老师,你喜欢这个,我送给你。”看着伸过来的双手,还有眼睛里的那份真诚,我的心又一次被幸福感所包围,瞬间觉得温暖。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礼物没什么。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是啊,其实,礼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别说是一个不值钱的笔架,就是价值连城的珠宝,本身也没什么。关键是送礼物人的那颗心,还有礼物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你总是怪我不珍视你送的玫瑰,也许你不知道,其实我是花粉过敏。你说送我珠宝都难得见我一笑,也许你不知道,其实我只是需要一个拥抱。礼物本身并不足以给人带来幸福,可如果后面有一颗认真挑选的心,那么她就会承载着爱的温度,从而给接受礼物的人传递一份浓浓的温情。
我觉得自己属于后者,我只是随口说的一句话,小朋友竟然记得,下课还跑过来说要将它送给我。虽然我不会真的要这个小东西,但这份幸福却会一直温暖心灵。
想来,幸福应该就是心存美好,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个别致的画面。幸福也应该是心存感恩,去体会生活中每一个暖心的片段。物质丰富,固然是好事。可抛开物质,还有足够让自己去幸福生活的理由,应该算是人生大事。
就像马克思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是为了活着。”
我想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只是吃饭,还应该去追求更幸福的生活。毕竟,饭,大家都可以吃,但吃什么就不一样了。活着,在不死前大家都能做到,但是如何幸福的活着,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