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词:喜欢的事。
我的朋友杜俊凌,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美术,经常自己在家画来画去,从素描到水彩,从写实到抽象,无一不喜欢。甚至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然后举办自己的作品展览。
因为当年的大环境就是文化课占主导地位,一切以分数说话,所以其他兴趣一致靠边站。所以学校不支持,家长更不支持,于是这些所谓的“喜欢的事”就这么搁浅了。
后来杜俊凌考上了师范大学,学习的是英语专业,再后来就回到家乡做起了人民教师,成为了某初中的一名英语教师。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等将来我有钱了,一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另外一位朋友白俊清,在学生时代特别不爱学习,就爱玩,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下游水准,于是在当年的中考中顺利败下阵来,没考上普通高中,那时候普高是很吃得开的。
然后家里帮他找了一个不要分数只要钱的中专,学习的是一个叫做“音响工程”的专业,丫的哥们根本知道这些专业到底是什么概念!
可是世事难料,亲爱白俊清同学所在的中专也可以参加高考,而且文化分数要求很低,结果这哥们直接考上了本科大学!想比之下,我们这些当年所谓的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们却差稀了,几乎都考上的是专科,真是无语了…
现在呢,白俊清同学成为某视频网站知名UP主,在音乐领域也确实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关键是他当年根本就不喜欢什么“音响工程”之类的东西,纯属赶鸭子上架。
无独有偶,我们的白俊清同学也曾经说过一句话:等将来我有钱了,一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对待所谓“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事呢?那么真的像我的朋友们所说的,有了钱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请看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等你有钱了,你也做不了喜欢的事!》,作者TING,具体内容请自行搜索。
二、精彩文摘。
1,“喜欢”是一种选择能力。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靠“选择”来确立自我价值——每当真实无欺地选择一次,我们就会靠近“喜欢”更多一点。
2,“有钱”的确可以改变外部条件,但很可能会与你的选择能力并不匹配。也就是说,即使“有钱”了,你也未必能驾驭得了。
3,选择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它根植于日常的淬炼,并不依附于某个突变的外部条件。
4,既然我们必须跟这个社会进行交易,为什么不将落点弄得更精准一点?那就需要我们进行持续的自我探索,并与社会需求进行谨慎对位,这才是对“喜欢”真正负责的路径。
5,我们的身心总是随波逐流,在不同的境遇中储存着不同的“喜欢”因子。只要我们还在成长,“喜欢”就是变幻莫测的,唯一不变的是人们追求身心愉悦的永恒动力。
6,真正让人心生“喜欢”的源头,是来自于你创造出了某种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7,浅层次的“独特性”可以用钱买到,而更深的存在感,只能有赖于你自己的创造力,只有在主动的创造里,才会蕴含着真正的“喜欢”。
8,我们都知道“有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请不要弄错了它的功效。有钱不会让我们找到“喜欢的事”,它只是让我们“不必非要面对讨厌的事”。所以那句话应该改成:等我有钱了,我就不做让自己讨厌的事。
三、名词注释。
1,玛丽苏:就是在一些文学作品的同人文中虚构出一个真实剧情中没有的主角,此主角往往十分“完美”,与真实剧情中的人气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往往受到主角的关注。现在,玛丽苏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指原创文作者的心态现象。这是作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恋爱欲、财富欲、权利欲、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而创造的自我替代品。
2,一兆韦德:韦德公司成立于1939年10月12日美国盐湖城,1968年在美国道琼斯上市。一兆韦德于2001年在中国成立,由世界500强淡马锡投资。号称亚洲第一健身品牌。
——————
行而上,事则成——上成读书。欢迎订阅公众号:上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