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到十一二岁那就是大孩子了,也就成为拾草大军中的骨干力量,虽然没有机会当头儿。这么大的孩子,每到一处就可以抢到质量较好的草了。
每次都是有头儿决定这一天的拾草方式。或者刨草,或者耧草,或者偷砸生产队的树扎子。
刨草是比较费力气的一种拾草方式,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做不了的。我们大孩子可以做。我们带的工具是大镢头和用棉槐条,腊条编的大提篮子。每到一处有黄根子(学名叫中华结缕草)的地方。由头儿安排一下每个人的位置,一般两个人之间不允许隔得太近,扬起镢头会有危险,也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了说话听不见,因为一群人每刨一会儿,还会谈一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那时的谈话话题也很多,如果是最近才到邻村去看了一场电影,那电影的话题就会谈论好几天,有时还会几个人当场表演一下。每当有表演,英雄一定是头儿的,最坏的人一定是这里边最弱的人,有时为了选一个坏蛋,还要让最弱的几个人现场较量摔跤。当然最弱的人不想当坏人,如果吓得要哭,或者直接嚎啕大哭,大家还会动员别人来当坏蛋,当然这个哭的人,下次恐怕就很难加入这个队伍了,除非他做出认错的表现。
话题之二就是 谈论老师。哪个老师穿的裤子破了,膝盖都露出来了,哪个老师上课把两条腿盘到椅子上,用手在数臭脚丫子,哪个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在窗户外边偷听,哪个老师,学生背不过课文会让他在太阳底下站圈等等。在学生的记忆里老师的表现没有一个好形象。
谈论的话题还会有很多很多,谁家养的狗快生小崽儿了。谁家门前的草垛里会有母鸡偷下蛋了。那条小水沟里螃蟹比较多了。但是很少敢谈到在场的人家里的坏话,那样会闹起战争的。
刨黄根子草(中华结缕草)是很累的活儿,这些草的根就像芦苇的根一样,在地底下连成一片。当然,头儿选择地方很重要。如果选准了好地方,草多,大家用很少的时间就能跑满一篮子草,大家会很佩服头儿的眼力和决策。如果几次头儿的决定都不好,这个头儿就应该主动让贤了。
我们刨草的时候,首先要找到一片草的一个开端,用力刨下去一镢头,然后把镢头把儿往上一掀,听到地下咯嘣咯嘣断裂的声音,说明这里的草根密实,是刨草的好地方。接着这个茬儿,刨上几镢头,把草根反过来,用镢头的背面砸几下草根,把上面的土砸松软了,再用手抓起这 一堆草,用力摔几下,把盘在草根上的土抖落干净,这一大把草就是你的收获。一般刨这么三块五块,先不要忙着往篮子里放,等攒到一小堆时,目测应该满篮子了,才停下刨草,装篮子,当然这期间,头儿会安排两到三次休息时间。只要每人都能刨满篮子的草,休息逗乐是少不了的。
我们逗乐的方式也有很多,有几种小游戏会得到大家轮番的喜欢,一种简单的叫“憋死牛儿”,还有“三大碗”,稍微难一些的有“马虎吃小孩儿”“五条”“裹三”等,以后有时间可以逐个介绍。
不管什么时候刨了满篮子草,不到黑天是不会提前回家的,因为野外充满了无限乐趣,回家还会有一些别的活儿,比如最讨厌的几种有喂猪,洗碗,跑合作社买东西没有买糖的报酬等。一到黑天,头儿说一句“走”。大家各自装满自己的篮子回家,这时大家都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作弊了,往往有一些人的篮子装不下,还要重新把草拿出来,往两端拽一拽,拉长草把子,再使劲儿往提篮把儿底下压,有时还会用脚踩上去使劲儿再压一下才会装进去所有的草。回家这顿表扬是少不了的,有可能会奖励多吃半个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