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同志到的三本书,寄到我这里,我先看。留下了《我不》和《慢煮生活》。《局外人》扔给了他。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系列的。大冰的书让我看看外面世界,汪曾祺的书让我静下来品味生活。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说实话,刚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妈呀!提前过上老年人养生生活?毕竟这本书是曾老60余岁之时所作。我以为我看不懂,说实话我并没有很懂,但是好歹也找到些许与现代生活的共同点。
①是写菊花时写的一个日本商人的例子,我认为很好,拿过来借鉴一下。秋季广交会上摆了很多盆花菊花。广交会结束了,菊花还没有完全开残。有一个日本商人问管理人员:这些花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扔了! 别扔,我买! 他就给了一点钱,把开的还正盛的菊花全部包了,订了一架飞机,把菊花从广州空运到日本,张贴了很大的海报“中国菊展”。卖门票,参观的人很多。捞了一大笔钱。不去说日本人不放过一丝一毫赚钱的机会。而是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花的好。
我本是个爱花之人,还记得南京的时候,门口放的那一大束蓝色妖姬,临走时,我没舍得扔掉,我就抱着它从南京到济南到了家。因为我明白,人本无情花有意。
另外感谢LZ哥给我订的花点时间,每周六准时顺丰快递员问我,喂,是xxx吗,我把花给你放学校了呀。好几个月了一直坚持养花。虽然我不像老舍先生那样,爱花成性。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命必需。我是慢慢的与花建立感情,红玫瑰,白玫瑰,各种花……天天给她们换水,修剪枝叶。新花总是有着新体验,旧花总是让人感到惋惜与不舍。
②美国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这能比得上中国的臭豆腐?书中也提到了王致和豆腐,可见民族企业之有力。印象中的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时候,每当听到臭豆腐的叫卖声时,我就赶忙叫爷爷,“爷爷,爷爷,臭豆腐来了!”哈哈,爷爷让我叫住卖豆腐的,自己就赶忙拿着零钱出来买两块儿。那叫一个臭啊,爷爷总是把馒头热一热,热热乎乎的馒头,夹着臭臭的豆腐,一咬。哎呦喂,这叫个好吃。我跟爷爷总是爱吃,总是两个人偷偷吃,家里人闻见就会“批评”我们爷俩儿。哈哈,那时候真好,想家里的爷爷了。臭豆腐是回忆,市面上,夜市上卖的臭豆腐是另一种,虽然找不见那样的臭豆腐的味道,却又别具一格。最出名的算是长沙的了吧!
③《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洒脱,超逸。总是有想做个隐士的愿望,这么点个孩子就消极避世,可见社会压力的强度太大与社会环境的嘈杂压的人要窒息。总想出去“躲躲”,避避风头。你来你走,困难总是在那里。积极面对总是好的。做人又别那么太累,老庄的思想还是要追随的……
④北京过去的“提笼架鸟”,有些老北京人把鸟比做自己的儿子,看着比孙子都亲。养鸟,遛鸟,喂鸟都是最基本的。别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跟鸟的不解之缘也有近20年了。爷爷爱鸟,各种鸟,最多的时候喂养的鸟多达300只。每周末都有各界人士来家里拜访爷爷,看鸟买鸟。很是嫉妒鸟儿啊,爷爷上岁数了,反而更爱这些东西了。比起孙子孙女来说。吃的比人吃的都好,常常是小米和鸡蛋。即使在小米超贵的时候,照喂不误,反而就不熬粥给我们喝了。哈哈,想来这老头还是比较有意思。我想爷爷了。
⑤闹市闲民一篇中,有这么一位老人是活庄子。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面条、拔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可能人到了一定岁数就都看开了,无欲无求,只想自在……若是老来还能携手白头伴侣,更为佳事。
老实说呦,这本书很气。那天晚自习饿的不行,然后看这本书,见证了我是如何战胜馋欲,过程之艰难,结果之可观。家常酒菜都列的让人着迷:拌菠菜、炒苞谷、塞馅回锅油条、拌里脊片、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片、豆汁儿、高邮鸭蛋、咸菜茨菇汤、狮子头、霉干菜烧肉、东坡肉、乳腐肉、镇江肴蹄、白肉火锅、烤乳猪、芋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