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雅婷!从今天起,爱自己,改变气质,改变生活。从读书变现开始,今天雅婷为大家解读的是价值500元的拆书稿《张幼仪传》第三篇上一节,我们主要讲了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悲剧婚姻。
他面对这段婚姻表现出的一个女人不服输不认命的态度,女人这一生终究不能放弃自我成长,当你强大到不再依附任何人的时候,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今天呢,我就和大家一起看一下张幼仪的第二段幸福婚姻,以及在她一生中,他是如何成全他人。又是如何成全自己的?徐志摩在外人眼中是一个谦谦君子,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却是将冷酷发挥到了极致。结婚多年,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几乎没有过好脸色。不管张幼仪说什么,她总是立即打断并嫌弃的时候。你懂什么?他也从来不愿意与张幼仪交流,后来张幼仪也终于明白,他和徐志摩的婚姻本身就是个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只是因为他出场的方式不对,所以无论他怎么努力,徐志摩都不会看到它的半分好。错误的婚姻早点结束,对谁都是有好处的,张幼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谈及离婚的时候,他并不怪徐志摩,甚至还感谢他。感谢他让自己得到解脱,感谢他让自己得以成长。
离开徐志摩后的张幼仪,就像重生一般,在事业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有人说,女人一生也许会经历不止一次爱情。但是最终归宿永远只有一个,张友谊在53岁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他的归宿。此时的她朴实干练,拥有成熟女性的魅力。她遇到的这位先生是他的房客,性情温和,谈吐风雅的苏医生。两个人拥有相似的命运,再加上长期住在一起,相互吸引,日久生情,张幼仪虽然性格独立坚毅,但是他的骨子里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
面对他的第二段恋情,他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苏医生,但是他还是决定先向儿子和哥哥们征求意见,张幼仪给自己的二哥,四哥以及儿子阿欢分别写信征询他们的意见。儿子阿欢的回信让张幼仪泪流满面,信中写到,母亲独居30年,尽到了抚养我的责任,母亲也需要照顾。母亲如果遇到可以陪伴一生的人,儿子绝对支持。就这样,张幼仪和苏医生在日本举行了婚礼,漂泊了大半生的张幼仪。终于在53岁的时候找到了停靠的港湾,苏医生无疑是疼爱和在乎张幼仪的,他为他戒酒,陪他聊天,一起商量事情。
苏医生要研究医学书籍的时候,张幼仪就在他旁边陪着他看自己的书。因为有了苏医生的陪伴,并对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张幼仪也能够平静的面对。就这样,他们一起平静但幸福地生活了20年。直到苏医生因病去世,和苏医生一起生活的20年,张幼仪无疑是幸福的,在这段婚姻中,他不在低到尘埃里,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徐志摩离婚后的他似乎过得并没有那么幸福,对林徽因爱而不得,转身追求陆小曼。虽然最终和陆小曼走进了婚姻,但是陆小曼奢靡的生活让徐志摩不堪重负,疲惫的奔波在赚钱的路上。如果不是为了给陆小曼赚生活费,如果不是为了赶着看林徽因的演讲,也许他就不会坐上那架失事的飞机。也就不会丧命。
徐志摩逝世后,作为他的合法妻子,陆小曼却拒绝认领他的尸体,张幼仪让七弟张禹九带领13岁的儿子阿欢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在无人主持徐志摩葬礼的情况下,张幼仪主持操办了他的葬礼。
在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依然每个月给陆小曼寄去300大洋的生活费,为了让陆小曼不太难看,她以儿子阿欢的名义寄送。他对外界声称供养他是自己儿子的责任。
晚年在侄孙女的采访中,他对于关于他是否爱徐志摩这个问题这样说道。你晓得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一定是因为我很爱他。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爱的话,那么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辈子遇到的几个女人当中,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
从张幼仪的两段婚姻中以及张幼仪对待婚姻的态度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和感悟,帮助我们在经营婚姻的路上走的更远,首先好的婚姻一定要三观契合,目标一致。我们常常说,嫁人一定要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那么怎么样才算三观一致呢?并不是说你喜欢吃辣的,他喜欢吃清淡的,而是他喜欢小富即安,你喜欢平凡可贵,你不会因为他不上进而生气。他也不会因为你不努力发脾气,你们有着一样的目标和方向,都喜欢没事儿宅在家里陪陪孩子,溜溜狗。你们有着一样的价值观,不会责怪对方乱花钱,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一起携手走向更远的地方。
张幼仪和徐志摩两个人虽然门当户对,但是两个人的三观和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异。徐志摩追求自由,崇尚自由,而张幼仪受传统思想的约束,他比较传统保守,就像他回复徐志摩的话一样,你向一个没有自由的人,要自由,方向和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去德国之前,张幼仪虽然也想要读书识字。但是他的真正目标其实只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而徐志摩却想要做一个插上翅膀就能飞的人,所以注定了两个人会分道扬镳,后来之所以张幼仪和徐志摩的书信来往频繁,两个人之间的谈话也慢慢的多了起来,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不是因为徐志摩变了,而是因为张幼仪变了。
她去了德国后,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并努力的将自己变成一个插翅就能飞的人,两个人的三观和目标变得逐渐接近,因此关系才会得到改善。其实在婚姻中一定要保持独立,不依附他人。
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女性已经懂得独立的重要性,但是依然有部分女性在结婚生子后放弃独立,变成依附丈夫生活的女人。而一旦婚姻出现问题,他们就连放弃婚姻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婚姻中,女子一定要保持思想独立和经济独立。只有这样,无论婚姻出现怎样的问题,都有独自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张幼仪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在他和徐志摩结婚的七年前,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他努力地学习英文。跟着公公学习做生意。这些学到的东西对他后来做生意都有很大的帮助,后来离婚后,她更是发奋学习,在回国后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如果是错误的婚姻,那么及时结束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谁也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恋爱婚姻都会遇到良人,遇到那个对的人。有的人在错误的婚姻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一辈子活在痛苦中,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其实,错误的婚姻早点结束,是对自己最大的解脱。只有早日离开错的人,我们才有机会遇到对的人。
张幼仪在和徐志摩的七年婚姻中,他看透了他们婚姻的本质。他知道,无论他如何努力,徐志摩都不会看到它的一丝一毫的价值,所以在徐志摩提出离婚后,他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缠,而是选择了果断放手。痛快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不仅放过了徐志摩,其实重要的也是放过了自己。离婚后的张幼仪。不仅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后来53岁的时候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真正的对的人。他的第二段婚姻一直维持了二十多年,直到丈夫的生命结束,在第二段婚姻中张幼仪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也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
现代文学史专家陈子善先生曾经说,张幼仪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女性成长的过程,他从传统到现代之间的困惑,选择的过程展示的比较清楚。张幼仪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命运的无常和捉弄。也体味了生活的苦,但是他最终浴火重生,活出了真正的自己。跟徐志摩及他的另外两个女人比起来,也许张幼仪才是真正的赢家。晚年的他生活幸福声明远洋儿孙满堂。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的话,那么张幼仪的这场修行最为圆满。但是张幼仪的圆满都是他自己修来的,因为他的一生一直都在成全。成全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全自己。
人生路漫漫,看得清楚比走得快更重要。只要看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才能走的更远。不要一直在错误中纠缠,成全他人,放过自己,你会收获更美丽的风景,更精彩的人生。
好了,我们的张幼仪传今天就讲完了,我们一共用了三天的时间给大家讲述了张幼仪从弃妇到女总裁的传奇的一生。
感谢大家这三天以来的陪伴,希望大家可以从张幼仪的身上学到一些为人处事,关于婚姻,关于自我的一些感悟。不管经历过什么都能不忘学习,保持自我提升,读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也是投资自己最好的方式。女人只有懂得投资,自己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以上呢,就是张幼仪拆书稿的第三篇。
写了一个多小时,太晚了!晚安!